记者:按照您的设想,需要怎样的电网?
潘垣:如此长距离的输送必须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有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能让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像搞批发一样”送到强大的“三华”同步电网来。电能送到中东部地区,也并不是马上并网,而是像刘振亚总经理所说的分层次并网。打个比方,批发进来一批货物,再把这些货物分到几个零售点去销售,也就是分别并入电网。
特别是发电还可以和计划建设的抽水蓄内电站形成“合力”。西部的风能一般晚上出力较大,抽水蓄能电站晚上可以利用这部分电能抽水储能,白天既然可以发电调峰,也可以发电出售。这样既解决了弃风问题,又提高经济性。
记者:如何解决西部可再生能源外送电力波动的问题?
潘垣: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出力相关性随时间尺度和地理范围变化特点的研究显示,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日互补性很强,月互补性更强。如果光伏发电和风电结合在一起,即“风光打捆”,那满负荷输电时间肯定超过4000小时/年,这就跟水电差不多,经济性没有问题。我认为应建设大规模、集约化的可再生能源基地,而且风场、光场的网都要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网与网之间可以采用技术进行分隔,防止出现问题。在集中的变电站,加入一些强惯性脉冲发电机,在很宽的幅度范围内,可以保证风电电压稳定、频率稳定。
记者:您对目前的西部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有什么建议?
潘垣:第一,我们应该研究西部可再生能源总体出力的波动特性,在此基础上优化风光布局与比例,减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盲目性;第二,要强化西部电网,为跨省风电、光伏发电的自补、互补提供平台;第三,开展增强送端惯性、传统直流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研究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