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长治站之前,我一直在500千伏变电站工作。虽然从事变电运行工作已经20多年,但当时对特高压还是很陌生的。要把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运行维护好,需要我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更需要我们负责任的担当。
长治站的31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9岁,团队虽然年轻,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工作做好。我们的线路连接着华北和华中两大电网,输送功率是500千伏线路的5倍,运行维护出不得一点纰漏。
得知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无比兴奋,由衷自豪,这是国家对特高压工程和特高压工作者的肯定。作为特高压变电站的站长,我将以此为动力,带领我的团队,保证特高压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郭果
河南公司检修公司南阳特高压站检修班长
2007年,经过层层筛选,我成为第一批“特高压人”。在正式到岗之前,我先后被选派赴西北750千伏变电站、武汉特高压试验基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串补研制中心、西电集团等国内电力行业顶尖基地学习。
在特高压南阳站的建设、扩建、调试、检修、消缺的过程中,我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事。虽然我们年轻,缺乏工作经验,但我们在工作中加倍投入,我们坚持每班研究一份工程图纸、一项管理制度和一份设备说明书,然后在班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使得我们班组成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
作为一名老特高压运维人员,我义务承担了公司淮上工程筹建人员的技术课程讲解工作,并以特高压运行顾问的身份参与了皖电东送特高压站的筹建。
依托特高压这个技术高地,我先后在国内外电力刊物上发表特高压技术论文10多篇。在厦门举办的201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在会上由专家学者进行研讨。特高压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精彩!
宋国贵
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管理部高级主管
我常对同事们说,作为电建人,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刚开始工作就参加了全国第一个500千伏凤凰山变电站工程,后又参建±500千伏葛洲坝换流站、1000千伏交流试验基地、±800千伏直流换流站等工程建设,这些工程都是国内的“第一个”。
作为一个亲身参与特高压有关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我个人感受颇多。2007年我受命在1000千伏特高压荆门变电站安装工程中担任项目经理,在总结特高压基地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特高压施工技术研究。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有200多个子课题,其中与施工相关的有几十项,我们参与了其中5项子课题的研究。这些项目完全没有相关研究可借鉴。在“变压器油全密封处理系统”研究课题中,我们最后形成的空气连通管的方案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课题成果还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皖电东送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