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在上述专家看来,“以铝代铜”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变压器市场需求的不断下降和产能的严重过剩以及随之而来的激烈价格战。
据该专家介绍,2009年中国变压器行业的产能就已经是全世界产能的1.5倍。也就是说,全世界都不用生产变压器,中国这边还过剩50%。“现在情况依然是这样,没有一个企业是100%全负荷生产。”
价格战之激烈,甚至连自称“技术优势是合资公司的立企之本”的顺特电气设备都未能幸免。翻开顺特电气控股股东万家乐2011的年报,其中关于顺特电气设备的描述为:“2011年初,合资公司从持续稳健发展的思路出发,强调在确保毛利率水平的前提下实现销售增长。但是,这一发展思路很快受到市场的挑战。由于近两年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中低压输配电设备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面对竞争对手的低价冲击,上半年合资公司订单出现连续下滑的状况。……为确保市场份额,产品价格有所下降……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
而在造成目前这一现状的过程中,招标方也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据上述专家介绍,在我国以及国际的变压器产品中是有铝线变压器的,如果说铜线变压器是奔驰,那铝线变压器就是奇瑞QQ。“你拿QQ的钱去买奔驰。你买不了,又非要买,那最后企业只能卖给你套着奔驰壳的QQ。”在他看来,促使招标方非要拿着QQ的钱去买奔驰车的主要原因就是最低价中标原则。
简单地说,所谓最低价中标法,就是在招投标时,谁的报价最低,就由谁中标的评标方法。在国际成熟市场,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招投标方式。理论上讲,最低价中标可以使招标过程更加公平、透明和简单。然而,招投标制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足够的配套制度,形式上引入最低价中标原则,不但不会使行业更公平和健康,反而可能造成一场灾难。
在上述专家看来,因为招标负责人更换频繁等原因,很多单位的招标往往只在乎短期工程造价的降低,而忽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在这样的条件下,招标负责人往往倾向于压低招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