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位于首体南路的中国电工大厦,记者见到了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CNEEC)信息中心主任刘刚。走进他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电力工程和管理的相关书籍。从1986年到现在,刘刚已经伴随中国电工走过了26载,而中国电工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在他带领下,攻坚克难,为企业运营所创造出的巨大经济效益而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没有华丽的词汇,围绕着中国电工信息化建设,刘刚用他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
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刘刚
信息化与管理“螺旋上升”
记者:据了解,中国电工近几年随着业务量不断扩大,连续七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电工完成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次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电工(CNEEC)企业知名度享誉海内外。信息化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信息化发展历程?
刘刚:中国电工是从2007年开始将工程项目如何精细化管理变成一项研究课题的。因为企业如果单纯靠规章制度管理会出现两张皮现象,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这就需要靠信息化去落实,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过程信息化,而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中国电工是2007年上的公司项目管控平台,这个管控平台具有中国电工特色,包含了企业文化,把企业的制度,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所要求的东西都融入到企业信息化系统中。这里面主要既包含了企业的风险控制、又包含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还包含企业的管理提升这三个方面。而管理提升对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企业通过管理提升反过来又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这是螺旋式的上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越做越符合实际的业务需求,越做越人性化。
中国电工是EPC总承包商专业公司,主要是做火电、水电、输变电工程总承包。中国电工的信息化建设采取与外委软件开发商企业强强联合,通过合作取长补短,碰撞出灵感和火花。中国电工的信息化建设特色是在项目管控平台,这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企业信息化,包含设计、采购、施工等,目前有项目预算、项目执行预算,第一版是项目预算,是很粗的,第二版是项目执行预算,很细。我们的预算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每个项目执行完之后,钱花在哪块都清晰罗列出来,对企业管理提升有很好推动作用。还有在设备材料采购方面,我们自己做出企业产品价格库,随着时间推移,企业采购的设备材料信息越来越丰富,对于企业控制风险,在招标采购中降低成本有促进作用,这也从另一方面实现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改变了原来拍脑袋凭印象和经验进行决策的现象。通过采购,我能分析出来供应商谁与我合作的最多,哪个项目金额是多少等,系统自动生成的项目产品清册,一目了然,这就是精细化管理。
随着中国电工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电工信息化项目管控中设计系统、采购系统、施工系统的陆续建成,在设计过程中生成的设备材料清单,在采购和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与设备材料中有不符的现象,经过审批,不断修正设计过程中生成的设备材料清单,使设备材料清单始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全过程进行监控。通过管理提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一定要简单、实用、可操作。否则,企业信息化就是花架子。
让信息化充满生命力
记者:全面部署信息化,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而如何保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是每一个管理者都担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CIO面临的考验。作为企业信息化的负责人,您认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您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刘刚:信息化工程是企业一把手工程,同时也是企业各部门一把手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一定要结合企业战略规划,满足当前战略发展要求,这样企业信息化才具有生命力,员工才愿意用。需求调研,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满足顾客需求同时,需求调研一定要有亮点,进行调研的人一定要比业务部门想的还全,用户往往在提需求的时候由于部门间信息不通畅、不完善或者没有现成的直观的系统页面作为参照,所以很难明确地、系统化地将需求表达清楚、表达全面,而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这就给我们需求调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调研结束后要站在公司整体的角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做更进一步的需求分析,挖掘用户没有表达出来的需求,透过现象分析各种需求之间潜在的联系,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与用户确认需求,并进一步修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