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我认为不要埋怨。只要信息化部门把工作做到家了,企业想要得到的东西满足了,各部门和员工想要得到的东西也满足了,信息化部门地位自然而然就上来了。要让大家知道企业信息化是为公司领导和各相关部门领导及员工服务的,是为项目服务的,不能只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管理”放在第二位。
选择合作伙伴很重要。企业上信息化,花了很大精力,结果扔在那儿了,就是因为没有把准脉。中国电工信息化走量身定做路线,软件厂商要按照我企业要求,把企业文化、制度融入到软件中。企业原来没有上信息化时,是利用各项规章制度中的表格进行管理,叫表格化管理,实际上就是信息化的雏形,现在不过是把各种表格搬到了电脑上搬到了信息化系统中,进行过程管理和数据分析,这就是企业管理的精髓。另外,选择好的合作伙伴,要看合作伙伴的发展潜力和管理理念。软件开发完之后试运行非常重要,先低调,不要贪多,一定要挑有代表性的项目在系统中试运行,告诉大家这个系统一定是帮助你们的,是用来辅助你们工作的,运维阶段要快速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让大家在使用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和评价信息化系统的作用。
记者:关于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中电工的人才发展战略是怎样的?如何培养出IT与业务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
刘刚:人员方面,我们现在软件开发是外包的,公司不养这么多人。社会化大分工的背景下一定要借助外力,但要保护自己。源代码必须给我,还要签安全协议。软件开发用外单位,软件维护也要用外单位,双方签订合同根据使用效果进行考核,避免人浮于事,中国电工信息化部门目前只有5个人,但我们要求解决问题必须高效。还有一个是培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在信息化项目启动阶段,要做好公司领导和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让领导充分了解所做工作的内容和各关键节点,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软件使用阶段,根据软件不同的内容进行分层次培训,对于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上门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确保公司相关人员能正常使用软件。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只有先做好服务工作,让企业信息化各系统运行通畅,让大家觉得好用,在工作中是很好的助手和帮手,感觉离不开“它”;企业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快捷地进行企业管理工作,这样企业信息化才有生命力。
信息化融入企业“魂”
记者:中国电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靠多方面齐心合力而成。作为信息化负责人,您认为企业在做信息化时有哪些误区?
刘刚:首先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花钱上系统,这就是误区。其次,万能化。认为信息化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希望用信息化来解决是不行的。三是技术化。认为信息化是个技术活儿,信息化是有技术的层次,但还有管理的理念。四是部门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信息化部门的事儿,这就大错特错,信息化必须有你有我有他,用规章制度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职责明确,考核明确,分工明确。五是目标化。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是不行的,一定要等条件成熟,有些该超前的就要超前,比如项目执行预算,你只有通过这个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管控,我在搞设计时,先征求大家的意见,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他们更好的工作。
最后,信息化工作要注意工作技巧,你一定要把效果先给领导展示出来,把瓢画好,把你的想法和目的告诉领导,先不要急于开发软件,等领导定下方案后,再按照方案结果来开发软件,这样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好推进了。领导是从管理者角度的需求出发的,因此要充分理解领导的需求,这就是管理的技巧。另外当领导对信息化系统有感性的认识后,他帮助你推广使用,比你单靠自己推广使用的效率要好很多。你的系统好与坏,不用自己去评价,要让使用者去评价,软件的先进性是反映企业管理理念的先进性,要把企业的魂融入到信息化系统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