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块小小的锂电池,却商机无限。尤其是当其搭乘了节能环保这趟“列车”之后,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乃至储能,都在孕育着一场锂电应用“革命”。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有着两三千亿元乃至万亿元潜力的大产业,为此,锂电行业也成为上海证券报“一季度产业景气度系列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探究这个产业,本报记者深入实地,了解锂辉石到碳酸锂、锂电池的整个生产情况,揭示锂电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
3月7日,张家港保税区东新路5号,银河锂业碳酸锂工厂。
靠近码头的一处空地上,几座“沙堆”高高隆起、绵延伫立。“沙堆”的色泽比普通沙子略深,带着一种金属灰的神秘光芒,在斜阳的照射下时而熠熠生辉。
“它们可比普通沙子值钱多了。”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施伟见记者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沙堆”,笑着解释,“这些就是锂辉石,从澳大利亚的矿山开采出来后就直接运到这里。”
的确,作为碳酸锂的主要原料,锂辉石或许是当下最紧俏的矿石之一了,价格也逐年走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谁掌控了锂辉石,谁就掌控了制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命脉。
坐拥全球第二大锂辉石矿——凯特琳(Cattlin)矿山的澳大利亚银河资源正是上面这几堆锂辉石的掌控者。去年,它在张家港投资了一家全资子公司——银河锂业,负责将锂辉石加工为电池级碳酸锂,年设计产能高达1.7万吨。这一体量足以让张家港荣登全球最大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基地。
“出于摆脱石油依赖、加强环保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电动车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对锂电池及原料——电池级碳酸锂的需求也会迅猛增长。”银河资源董事总经理谭宜机(IggyTan)如此诠释此番大动作的缘由。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该厂尚未投产、产能就已全部被承销一空的原因。早在去年,日本三菱集团和中国国内的13家主要电池材料商就将尚在规划中的1.7万吨/年碳酸锂全部“瓜分”。
“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将是一个两三千亿的产业;到2020年则可能达到万亿规模,增量主要来自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发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预测说。
这其中,电动自行车是短期内最有可能成为锂电大面积应用的新领域。记者从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处了解到,该协会将大力推动锂电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期望3-5年内用锂电作为动力电池的比例从现在2%提高到20%。
而在电动自行车之后,业内普遍预计电动汽车与储能又会带动锂电需求的新一轮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