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胡兆光:解决“假性电荒”特高压是优选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投资    2011/12/15 11:33:13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据国家能源局通报显示,早在今年一季度我国全口径全社会用电量就已达到累计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其中,3月与1月的全社会用电量基本相当,接近去年七八月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的用电量。而进入4月以后,多个地区用电负荷持续大增,甚至开始实施限电措施。然而按照惯例,夏天才是每年的用电高峰,一季度本是能源需求的淡季,而今年“电荒”却提前到来。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前局部地区的缺电,主要是机制性缺电、结构性缺电、区域性缺电。加快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加大电力跨区输送建设力度,是从根本上避免“电荒”的必经之路。

总量并不短缺的“电荒”

今年缺电原因主要在于电力发展方式转变较慢,能源资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网跨区输送能力不足

问:2010年伊始,很多地区便提前陷入“电荒”困境,您对此有何看法?

胡兆光:今年以来,我国缺电范围进一步扩大。1月全国有20个省级电网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电力缺口高达3000万千瓦,呈现“时间早、范围广”的特点。然而在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缺口仍在3000万千瓦左右,缺电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和南方电网等一次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而同期东北和西北电网电力供应能力出现富余。

今年的缺电与2003-2005年的缺电原因有本质的不同。上一轮缺电的主要原因是电源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今年缺电期间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并不短缺,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与电力发展方式转变较慢、能源资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网跨区输送能力不足有关,煤电价格机制不畅、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又加剧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

我国电力消费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未来这一特点也不会根本改变。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用电占全国比重为50.0∶19.3∶23.5∶7.2,中东部地区占全国用电比重达到69.3%。未来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将加快推进,即使考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目标的约束,我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用电增速将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是一个长期过程。根据我们的预测,2020、2030年中东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5.9%和63.8%,中东部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一直是我国电力负荷最集中的地区。

纵观我国长期的经济建设过程,其实多数年份都存在缺电问题。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以“重化工业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增长周期,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而“十五”初期电力建设却严重滞后。首先是电源装机不足,2002-2004年,全国用电年均增速为14%,而装机仅增长9%。其次是电网投入不足,我国电源、电网投资比例为6∶4,远低于国外大多数国家4∶6的水平。电力建设滞后导致2003-2005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电力供需紧张局面,电力缺口高达3500万千瓦,占当年最大负荷的10%左右;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在5700小时以上,2004年高达5991小时。

2006年以后,全国每年新增装机均在9000万千瓦以上,发电装机总量基本满足电力需求,但由于电网建设多年来滞后于电源建设,尤其是跨区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加上电煤供应、水库来水、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致使电力供应短缺问题反复出现。

跨区大电网势在必行

未来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规模将极大提高,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都需要大规模远距离外送

问:在您看来,想要缓解中东部地区持续的电力紧张局面,今后我国电力供应格局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胡兆光:从电力供应结构看,我国能源资源的总体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气,决定了煤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2010年我国煤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68%,煤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7%。从电力供应格局看,目前我国跨区输电能力在5000万千瓦左右,仅占全国最大负荷的8%,难以满足全国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