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展了287项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的建设,已完成了其中的127项。我们对建成的项目进行了技术和经济评估,以此来进一步改进设计、技术及完善标准。智能电网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接纳清洁能源,提升电网资产的管理效率,引导大众科学合理用能。我们认为,一些应用和技术能在未来生活里面有更好的应用。比如说像新能源成本还比较高。这就促使我们要进一步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并且把要求和压力传递到设备制造商那里。
另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全民对于高效用能和节约用能的认识,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升大家对我国资源和负荷分布不均衡的认识,使更多人支持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利用。
舒印彪:我再补充一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已将其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世界上有些国家,如美国也把智能电网发展列为国家战略。
智能电网发展,需要各个专业协同,比如电网、电信,因为这是IT和传统电力工业的高度融合的领域。还要国家继续给一些产业政策,并在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纳入到“十二五”电网规划中。大家非常关心智能电网投资,我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方面的投资要达到1.5万亿元。这个规划实施之后,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技术水平、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都会大幅提高,电网安全也将更有保障。
记者:大家现在比较关注新能源并网,比如说风电。中美两国如何解决应对问题?
潘尔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风电发展速度最快、新增容量最多的国家。由于我们风电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但我们也在积极改进。至于智能电网对新能源的作用,我们也作过分析。坚强智能电网是坚强与智能的融合,所以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谈到坚强,我理解,通过建设特高压等跨区电网,能够扩大风电消纳范围。谈到智能,我理解,风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这些特点,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特性,给电网调频、调峰和调压,最后可以使新能源发得稳、用得好、调得准。
拿我们的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来说,里头有很重要的功能,比如分功率预测,风电运行监视,分功率自动调节,可以让新能源调得很准,用得很好,提高利用效率。再比如,智能电网的配用电环节,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能源的接入,适应不同种类的能源,所以接入的容量更大,利用效率更高,电能安全性也能更好地保障。这是我们中国的情况。
詹姆斯•普兰德加斯特:中国在风电入网上面临的问题,美国和欧洲也同样面临。主要是由于风电的间歇性所造成的。太阳能发电呢?一块大的云彩飘过来,几秒钟之内,太阳能发电就会急剧减少,这就是未来。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把智能电网建立起来,能够容纳具有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这不只是输电、配电的问题,也涉及及时响应用电需求。
记者: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跟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来会有什么质的提升?
姚建国:我国电网经过多年建设,在信息化、自动化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稳定控制等许多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为智能电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整个电网应该是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迅速提升的一个新阶段。
电网本身能够思考,能够自主行动,能够自我判断,是电网智能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自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是互动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和智能电网的要求相比,电网现有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第一个方面是电网自身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还需要大力提升,未来智能电网将装有大量的传感器,电力设备本身具有自我感知能力。我们通过精准的测控分析手段,来进行优选,实现故障状态的自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