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您认为国外电动汽车的运营模式对我国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李博士:目前国外电动汽车的运营模式有三种:一种是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以慢充为主,主要是电力企业与停车场、超市等合作;一种是Better Place 提出的充换结合,公共服务换电为主的模式,此模式计划在以色列、丹麦、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推广;一种是日本Chademo协会为代表,以快充网络为主,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一定程度应用。
就我国而言,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模式,最后以实现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来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在敲定商业模式的过程中要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各个地方的充换电服务的模式。比如,在郊县、农村、小城市等车辆使用频率较低的地方应该以充电方式为主,但是在大城市这种行驶里程较长,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方应该是充换结合,通过换电方式来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由此看出,对国外运营模式的借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地综合应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6.您觉得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
李博士:中国电动汽车的前景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因为无论从国家层面、能源安全、还是节能环保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从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前景来看,增长的空间非常大。不同于国外汽车行业相对饱和的发展状况,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后劲十足”。中国汽车行业本身是处在快速的增长阶段,专家预计“十二五”汽车产量销量还能增长10%到15%。未来,如果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增量优势”,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从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来看,在自主研发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在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已有所突破,企业参与热情很高,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再加上政府又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只要政府、相关产业和技术部门能形成合力,整合国家的需要、市场空间的远景和政策支持等有利资源,中国电动汽车的前景将是十分美好的。
7.您能否畅想下,十年后,智能电网将会为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李博士:毋容置疑,十年后的智能电网将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觉得主要可能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智能电网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用户参与性将变得更好。用户通过智能电网能主动控制各自的能源损耗,更多地参与到电力系统的优化和运行中,并提高了其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未来的电气化程度更高、能效更高。十年后,电动汽车的使用和清洁能源的自由并网将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电气化程度。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储能、储热、储电这三种以电为核心的技术应用也会提高电气化水平。从用户端而言,用户可以利用智能终端、智能电表及能效管理系统的综合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传输环节而言,智能电网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系统的网损,能源的传输效率也会变得更高,另外特高压等新型的输电技术应用也有利于提高能效。
三是未来的城市会更清洁。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高效的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和其他清洁技术的使用都能够有效地降低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冬季供暖及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城市更清洁。
四是智能电网有助于消除城乡差距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会更均衡。智能电网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能改变城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减弱资源调配不均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区域间发展变得更平衡。同时还可以利用分布式电源、微网和农村的生物质能,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提高乡村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是在智能电网产业链带动下将产生众多新的产业和就业人员。十年后,将出现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智能小区、智能家居、电力光纤到户等新兴产业。这些新产业会带动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