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总投资30亿元的国电南自公司(江宁)智能电网产业园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开工建设,公司总经理张国新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电南自(江宁)智能电网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国电南自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国智能电网产业进一步聚集。
据悉,园区占地面积约32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4万平米。整个园区建设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拟引进分布式能源项目,可形成低碳低排放的循环绿色园区,园区对周围环境无污染,并与周边融合成一体,是现代化的国际一流产业园区。国电南自在此园区致力于发展智能用电系统、智能配电网系统、智能变电站系统、智能一次设备等智能电网装备,以及信息安防、物联网、无功补偿、新能源接入系统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展应用领域,服务于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和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
产值规模将达140亿元
“今后,国电南自涉及智能电网的主要业务,均会聚集在此产业园区,整体规划为22万平方米。”在产业园开工建设的前一天,张国新与记者详细聊起了此产业园区的情况。
据他介绍,一期规划中产业园共建有5座大型建筑:研发行政楼、检测楼、互感器生产场地,此外还有两个分别用于城农网与高压电网的生产厂房,建筑面积共计12余万平方米。初步预计,互感器生产场地等两个生产厂房将于明年6月全部建成,研发行政楼、检测楼因需较多的土建工程,花费时间略长,预计明年年底完工。根据构想,产业园区还预留了一座信息大楼以及4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按照初步规划,物流中心的一半面积用来发展太阳能示范工程,集中体现公司太阳能领域的业务实力。
其实在国电南自加快建设产业园区的背后,是公司智能电网业务日渐加快发展的步伐。去年国电南自智能电网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不包含国际业务),净利润1.9亿元,通过下一步的快速推进,目标到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然而大幅增长的业务背后,是公司现有产业园区用地紧张的尴尬。“目前,公司有1000人长期在外租房办公,试想今年业务再次实现扩张后,厂区面积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公司不得不建设新的产业园区。”张国新解释。
根据测算,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提供3000~5000个就业岗位,目标产值规模将达到140亿元,其中,电网业务产值50亿元、信息安防及物联网业务产值40亿元、无功补偿及新能源接入系统业务产值10亿元、国际工程EPC业务产值20亿元。
此项目形成与中国(南京)电力工业自动化产业园(国电南自总部)、国电南自(浦口)高新科技园以及国电南自(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园的相互呼应之势,实现产业链上资源的优势互补,产生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协同效应,将为公司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保障,为公司创新管理、跨越发展,以及实现2015年“1818”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晚上实现的华丽转身”
面对公司蓬勃发展的多项核心业务,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东方证券、国泰君安等研究机构都给予了国电南自充分的肯定。
东方证券5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战略性调整孕育着大机遇。去年公司经历了战略性的调整,公司级别上调为华电集团二级单位,支持力度空前,加上公司丰富的技术储备和不断优化的管理结构,国电南自进入跨越式发展期。2010年业绩超预期初步显示战略转型的效果,未来几年公司有望保持4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事实上,研究报告中所指的战略调整,是指公司在去年提出“一体两翼”、“两轮驱动、三足鼎立、创新管理、跨越发展”的外延式发展思路,“一体两翼”是指以中国(南京)电力自动化工业园(国电南自总部)为龙头、以国电南自(江宁)高新科技园、国电南自(浦口)高新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规划布局;“两轮驱动”则指国电南自将凭借自身品牌和技术优势,凭借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三足”即:电力自动化产业、新能源及节能减排产业和智能化一次设备产业。
国电南自人都知道,此次战略转型绝非聘请咨询机构潜心包装的结果,在它背后,无不蕴含着公司近两年诸多大胆的尝试与卓有成效的改革,因为它的提出仅花费了一晚上的时间,所以张国新对此用“国电南自仅用一晚上便实现的华丽转身”笑谈。
“新战略由4句话组成,并不是某一句话便可单独成为我们的战略,如何完成三足鼎立的架构,靠什么有效地管理公司?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靠创新管理!可以说,国电南自2010年最大的进步是改变了公司过去固有的管控模式:由事业部制成功转型为子公司制,这为公司快速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他说。
2006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2007年增长至11亿元,至2009年公司年营业收入近19亿元,在迅猛增长的背后,却是固有管理模式不够灵活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国电南自员工回忆说:“公司在实施事业部时,曾为降低成本做出一个规定,超过2000元的预算,需要总经理审批。然而有一次总经理出差,回来后需要报批的单子已经积攒了一大摞。”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当时事业部制已无法适应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2007~2009年的这三年,我们一直在抓内部管理整合、产权处理、业务重组,公司逐步步入良性循环通道。因为一直采用事业部制度,所以大量都需公司拍板的管控模式,严重影响了子公司的运转效率。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采用了子公司制,将权力逐步下放。至于子公司运营得如何,主要由指标说了算。” 张国新向记者介绍。
据悉,围绕这一变化,该公司去年实施了新的奖励计划。无论是研发人员、销售人员,抑或是子公司的高管,均实行了不同的奖励方案。张国新告诉记者:“去年所有子公司年初制定的指标是2.6亿元,实际完成了3.1亿元,足足超出5000万元,我们严格按奖励办法兑现。”
据悉,目前国电南自正在酝酿期权激励计划,初步预计将于今年年末、明年年初实施,毫无疑问,若这一方案得到实施,必将再次大大提升公司的运营能力。
权力下放至子公司后,公司管理层做什么?
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国新解释:“公司高管更多地着眼于公司的战略重组兼并与整合。”从年报可以清晰地看到,2010年国电南自实行市场整合与并购的力度着实不小,包括参股重庆海装、与重庆海吉成立合资公司、控股武汉天河、控股上能变压器等。
“在实施资产并购上,我们也有几个总体思路:第一,对方业务包括在公司战略体系内;第二,对方业务属于公司产业链条内;第三,对方系有发展潜力、有上市潜质的公司。每个公司投资额度并不大,但若它们成功实现分拆上市,将为公司带来巨额的股权效益。今年还会进行一些资产重组,并探讨由投资带动自身产业的发展之路。在过去几年的增长中,国电南自主要依靠存量资产的增量,但国电南自未来的目标会加上增量资产的增量,这将是质的转变。明年增量资产的增量会放大出来。”张国新如此阐述。
对于技术储备问题,该公司在去年3月提出了“126科技人才战略”:到今年年末,复制一个研究院,技术骨干由原来70人壮大至200人,技术人员由300人增加至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