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坚强智能电网穿越四川震区大地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1/5/13 10:52:51  我要投稿  
关键词: 四川智能电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四川电网“5·12”灾后重建成效突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向莉莉)记者向莉莉报道 经过三年灾后重建,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区电网建设取得喜人进展,一个坚强智能化的全新电网为灾后重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日前,记者来到震区进行采访。

5月7日,在北川新县城步行街,因为“5·12”临近,游人比平时多了许多。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所有电线都已入地。因为没有电线的阻挡,孩子们在广场上开心地放着风筝,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北川智能变电站,站长杨子涛自豪地对记者说:“北川智能变电站里拥有北川新县城的主供电源,它是北川的智能之"心",”杨子涛指着手边一套装置介绍道,“这是GIS组合设备,里面是六氟化硫气体,一共有12个气室,每个气室都有光纤传导,将采集的数字直接传递到控制室。”

这是北川新县城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北川,在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四川电网不仅更坚强,还更加智能。

立足灾区恢复重建和长远发展需要,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地震当年编制完成《四川省电力公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三年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共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40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座,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线路约1200千米,灾区电网的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水平部分超过震前水平。

这一串普通的数字,是四川电力人用辛勤汗水写成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复制重建。”为了这个诺言,四川电网震后三年来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

德阳绵竹,这里曾是四川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的标杆,汶川特大地震使这里的电网几近瘫痪,电网千疮百孔。地震中,绵竹遭受重创,受灾程度排在第三。该市21个受灾乡镇、50多万受灾群众电力中断,变电站、输电线路、城网、农网均遭损毁,电网瞬间瘫痪……昔日的“示范县”不见了踪影。

2009年8月,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德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三年内计划投资30.8亿元用于支持德阳电网建设,全面实施“康桥工程”,安排5.3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绵竹电网的建设和改造,重建绵竹电气化县。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重建,2010年5月11日,绵竹市重建国家电气化县工作如期完成。

不仅在德阳,在绵阳、在广元、在汶川,四川电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三年来,四川电网总体投资近500亿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8702千米,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623万千伏安。三年来,四川电网累计向灾区提供电量683.11亿千瓦时,满足了50个灾后重建工业园区和803个城镇的用电需求。四川省电力公司重建和新建水电送出通道工程13个,保障了紫坪铺、映秀湾等约255万千瓦因灾受阻水电和狮子坪、柳坪等近100万千瓦新增水电的送出,三年来,已累计外送电量339亿千瓦时,最大限度保障阿坝州等地区水电送出,有力推动了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十二五”的四川电网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2座、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4107千米,变电容量10795万千伏安,在现有基础上“再造一个四川电网”。到2015年末,500千伏变电站达到54座、线路超过1.6万千米,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之一。

科学规划重建为民

-本报评论员

三年鏖战,浴火重生,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一个崭新的汶川拔地而起。

三年间,灾区电力基础设施得以科学重建。重建为民,民生项目始终排在重建第一位。三年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兑现了“安置房建成一处,电力就通一处”的庄严承诺。科学重建,首先制定科学规划,第一时间制定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为重建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在尊重自然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确保电力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统筹兼顾,四川省电力公司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恢复重建与提升电网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了电力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相协调。

三年间,电力供应能力得以创新发展。三年140亿元的巨额投资确保了灾区电网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全面达到、部分超过震前水平,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重建摒弃简单复制,重建实现创新发展,先进的智能变电站、高标准的电气化县、密密织就的防灾减灾应急体系、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大跨越的输配电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电力的创新发展为汶川灾区实现三年重建完成、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灾难中站立,豪迈中跨越。大灾大难面前,电力人奋勇当先;艰难重建时,电力人创造奇迹。秉承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电力人挥洒汗水,为灾区人民创造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与希望同行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

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

“5·12”汶川特大地震至今已三年整。三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实践,在艰苦卓绝中开启,在攻坚克难中挺进。如今,四川经济发展势头恢复到震前水平,进入加快发展轨道;投资发展环境恢复到震前水平,国内外资本进入较快增长;灾区群众的信心士气恢复到震前水平,意气风发地创造新的生活。浴火重生的新家园,正汇聚升腾起新的希望。

重建三年,四川省电力公司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电网公司领导下,走上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探索之路、创新之路、自强之路。四川电网灾后重建成果鼓舞人心。截至2011年3月底,四川省电力公司共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40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约1200千米。灾区电网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全面达到、部分超过震前水平。三年来,四川电网累计向灾区供电683.11亿千瓦时,满足了50个灾后重建工业园区和803个城镇的用电需求,累计外送电量339亿千瓦时,最大限度保障阿坝州等地区水电送出,有力推动了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思路:科学规划引导电网科学重建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