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电力设备融合
“我国已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和设备制造方面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智能电网是新一轮电力变革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技术,这将是输电技术国际制高点,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制造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介绍。
目前,智能电网建设所需要一系列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而智能电网的试点和研究工作也正是通过积极实践去推动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商用化,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大规模推广。
采访中业界专家表示,智能电网对于设备制造而言是一次“换血”。目前,在智能化方面,我国一次电力设备已经没有技术瓶颈,通过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升级都可以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此前投产的7座智能变电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实现智能化后,开关设备不仅具备输出本身原来状态信号功能,还能接收跳闸命令等信号,也就是在原来基础上实现了自诊断功能。而对于变压器、互感器等产品,也将同样加入代表智能化的自诊断功能。
专家表示,在一次设备方面,尽管国内企业同国外企业制造工艺、市场份额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对一次设备智能化产品的研制而言,国内外企业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未来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一次和二次设备将加快融合步伐,不再是独立分开的。
具体而言,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二次设备的部分功能将转移到一次设备之中,融合为更为集成化的智能单元,这将对二次设备所有的设计技术起到推动作用,使其在技术上实现整体突破,将更加“信息化和互动化”,相应技术的提升会增强设备的保护功能。同时,互动性和关联性也会更强,这表现为智能单元与相关设备的互动、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互动,以及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业界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在一次设备里,将含有部分二次设备的智能单元,这将打破现有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格局。与此同时,对整个二次设备领域而言,也是一次发展机遇。”
全产业链商机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而正式进入建设阶段的智能电网也将为电气设备企业迎来更多先机。
此前据行业分析师预计,从2009~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投资将达到4.3万亿元,年均3583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部分占11.1%左右,年均398亿元。“十二五”期间二次设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5%。就智能电网投资来说,对于业界企业而言,行业在2011年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士预计,智能电网的建设还将引领两个清晰行业的发展方向。
其一是高压、特高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