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其投资拉动效应将使GDP每年至少因此增加一个百分点。”
首先感知这一利好的是股票市场。2010年上半年,沪深指数下跌28%,而智能电网板块指数仅仅下跌2.4%,板块中的“龙头”更是逆势大幅上扬。
按照国家电网的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不过是智能电网的“规划试点阶段”,主要工作是制定规划和相关标准,这一阶段的投资寥寥无几。而即将到来的2011年~2015年,则是智能电网计划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投资金额接近2万亿元。
“我们判断这个规划一旦实行,将产生巨大的市场蛋糕。”一位参与智网联盟的企业家说,“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地方“抢跑”
国家关于智能电网的规划尚在酝酿之中,但地方政府已经提前“抢跑”。
5月初,江苏省公布《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提出要以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网产业、以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思路。江苏省设定每年在智网的投资200亿元,到2012年、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3000亿元的宏大目标。
江苏省经信委电力处一官员明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省政府高层希望分散的电力装备制造业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月12日,上海推出《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根据方案,上海将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电力储能、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等作为智能电网的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到2012年培育3~5家智能电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江苏和上海的“抢跑”引来共鸣。《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山东、河北、浙江等省已经先后启动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
“不能落后。”山东省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省政府已经责成国家电网山东分公司拟定全省智能电网规划纲要。”
事实上,国家电网山东分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山东电力集团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审议稿)》,但相应投资远低于江苏和上海。
“山东省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投资应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相符,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年投资不能少于江苏。”上述山东发改委的人士透露,山东方面也希望推动山东与国家电网签订类似于上海模式的战略合作协议。
比省级政府更先行动的是城市。早在2009年,江苏扬州已经与国家电网接洽,希望将该市打造成中国第一个智能城市。
“我们觉得目前建设智能城市不切合实际,所以婉拒了。”国家电网一位专家说。
但这并没有打消扬州发展智能电网产业的积极性。2010年4月,扬州建立“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基地”,这是全国第一个兴建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虽然这一基地目前大部分是个空壳,但扬州市政府已经明确指定了打造“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