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能电网能否破解电网并网难 电网安全难解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0/12/22 9:48:27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能电网建设被看成是打破风电、光伏发电并网难的一剂良方。

随着风电、光伏以及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的迅速崛起,并网难题正给国内电网带来新的压力。

12月11日,在“2010中国电网调度智能化发展峰会”上,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稳定控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薛峰将新一轮电网安全防御重点放在了“新能源电力上网对电网安全造成的冲击”上。之前,电网安全的重点是电网系统内部的安全和电网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攻击。

不过,智能电网被看成是帮助电网摆脱受攻击命运的一把利刃。甘肃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副主任何世恩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新能源产业毫无疑问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话题,智能电网正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所谓的智能电网,又被称为电网“高速公路”。目前,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启动智能电网建设,而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刚刚提出要构建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智能电网。这也将预示着,未来智能电网在改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上网问题上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崛起的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在经历了一轮急速狂奔后,又将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据报道,《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日前已由国家能源局上报给国务院等待审批。在这份规划中,新能源产业还将有新的增长。

根据规划,到2011年和2020年,各项新能源的阶段性发展指标在太阳能发电装机方面规模将分别是2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在核电产业方面分别是1200万千瓦和8600万千瓦,风电产业分别是3500万千瓦和1.5亿千瓦。

事实上,这些在地方上也得到了印证。目前,酒泉市已在肃州区投资1707万元,规划建设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配套工程,其先后引进了风机总装、风轮叶片制造、塔筒塔架制造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12个,签约资金达20亿元。到2015年前将形成150万千瓦的风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最终建成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除了风电之外,目前甘肃、青海、宁夏、云南等日照资源丰富的省区,纷纷制定了规模庞大的光伏电站建设计划,以国有发电企业为主导的投资商也纷纷在这些地区抢占优质资源,其规划建设的光伏电站,无论是单个项目的规模还是每个省区的总体规模,均明显超过国家的初步计划。

对此,何世恩坦言:“我们那里的新能源产业确实发展很快。 按照规划,2015年1271万千瓦以及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风电项目,即使不考虑电力电量能否在甘肃电网消化、吸纳的问题,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依靠常规的交流电也难以将电力电量送到甘肃主网,风电送出去问题的矛盾极其突出。” 

电企“心病”

大规模新能源的崛起,给电网系统带来了新的难题。“2008年之前,电网安全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2008年到2010年,自然环境安全性防御则是电网安全的重点。但是从今年开始,电网安全的防御重点已经转向了新能源并网和信息化带来的综合性冲击。”薛峰解释说。

对此,与会专家认为,提高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智能电网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方向,是改革能源布局的途径之一。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