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性能、电网效率、社会效益和成本是电网规划需要考虑的四大因素,其重要性并无先后次序,只是从电力行业的特性,在电网规划阶段,我们将满足电网性能、保证电网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问:智能电网的框架已经有了,很多人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从通俗的理解角度,将如何实现?老百姓角度来理解,这个的智能电网在短期内,比如身在上海的老百姓能现实地体验到什么,有哪些不断变化的过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张建平: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分阶段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智能电网的通俗的理解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电网控制技术,实现电力在发、输、配、用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的电网。
从规划角度,华东电网现阶段着眼于适应新形势、迎接新能源、应用新技术,接下来电网规划将以推动“三华”(华东、华中、华北)联网、适应电力市场作为主线,注重规划工作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大力提升数字化电网规划能力,丰富和完善电网规划体系。上海的老百姓可以看到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并进一步体验到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