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持续建设新型城镇配电网 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    2021/11/30 16:48:40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提出,要完善智慧电力供应体系。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电厂建设,合理布局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和风电、光伏分布式电源,逐步形成“多元、可靠、高效、清洁、智能、绿色”的电源结构,进一步提高本地电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和电力负荷调峰能力。围绕“一湾四区、互通互济”整体布局,结合可再生能源消纳、智能微电网建设等需求,统筹推进电网建设,致力打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智慧共享的坚强电网,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完善智能电网布局。以安全可靠供电为底线,满足服务重大工程需求,持续推进城市电网建设,构建网架坚强、分区清晰的骨干电网。外电沿三路通道深入我市中心区域,解决局部主网重载问题。统筹优化各级电网布局,支撑储能规模化建设并网,构建以高比例外电送入和可再生能源消纳为发展方向的智能电网,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先行示范,基本建成能源互联网。优化电网结构、确保本质安全,统筹开展老旧电网设施改造。以保障民生用电为重点,持续建设新型城镇配电网,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电源电网建设重点规划项目

(1)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推进4台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建设。

(2)华能董家口2×35万千瓦燃煤热电联产工程:建成2台35万千瓦燃煤热电联产机组。

(3)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岛城(黄埠岭)输变电工程,扩建神山、胶东、观龙等输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52公里。

(4)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汉川、松泉、郁秩、渭田等变电站,改、扩建岙山、水清沟等4座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816万千伏安、线路757公里。新建华能西海(董家口)热电、岛城(黄埠岭)500kV变电站的220kV送出等线路工程。

(5)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乔家、藏马、胡家山等变电站;改、扩建泊里、六汪、保税区等变电站;新建星火、尚德、开城等23个220kV变电站110千伏送出工程;新建贡口-青岛港、西海岸生物质热电110kV电源送出等线路工程。

(6)35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开封、滁州、甘泉、海岸等6座变电站;上海路站异地改造;新建大楼、尚德、渭田等220kV变电站35kV配套送出工程;新建亭口-万家、平度-仁兆等7个线路工程。


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为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和国家、省能源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应对能源需求稳步增长态势,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断拓展能源供给渠道,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强化节能增效,深入实施煤炭消费压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1.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地电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我市电力总装机622.8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08.1万千瓦,增幅50%;总发电量达190.8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21.5亿千瓦时,增幅12.7%。绿色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提高,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7.8万千瓦,占新增总装机的85.4%;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大幅提高、燃煤发电量占比持续下降,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23.4%,较2015年提高16.7个百分点;燃煤发电量占比66%,较2015年降低23.4个百分点。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和外电接纳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电网输配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变电站117座,新增变电容量779.1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联络率提升至100%,较2015年提高31.4个百分点。

天然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液化天然气(LNG)接卸能力大幅提升,山东LNG项目一期接收站建成投产,天然气接卸能力600万吨/年,二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三期接收站通过核准。天然气管网日益完善,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的多元化天然气供应格局基本形成,中石化山东LNG、中石油泰青威管道和中海油渤海气田等主要气源总供应量达19.6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60%。

油品供应能力更加充足。油品供应体系不断健全,原油进口渠道不断拓宽,2020年全市原油供应量达到1343万吨,实现稳态增长;成品油供应形成以青岛石化为主,烟台中油石油储运、山东中油胜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供应体系。油品接卸能力大幅提升,青岛港建成大型原油码头泊位5座,2020年油品年通过能力达1.3亿吨,原油吞吐量1.19亿吨,成为省内第一、国内第二的原油大港。管道输送能力不断提高,建成运营原油管道里程380公里、管输能力7200万吨/年,运营成品油管道里程140公里、管输能力1300万吨/年。油品仓储能力稳步提升,建成商储原油库区4处,库容合计580万立方米,较2015年新增200万立方米。

2.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2020年,我市煤炭、油品、天然气、电力 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5年的41.7%、36.1%、5.7%、16.5%优化到28.8%、31.4%、8.6%、29.2%。其中,煤炭消费由2015年的1486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1307万吨,占比下降12.9个百分点,较国家、省分别低28、38个百分点;油品消费稳步下降,天然气消费稳步上升,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中煤电电量、清洁能源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44.2%、5.3%、50.5%优化到26.4%、13.6%、60.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3.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我市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253.2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4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4.65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近3倍,占总发电量比重由6.7%提升至23.4%。其中,风电领域建成大唐(青岛)风电场、华润新能源胶州风电场等项目,总装机114.38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近2倍,发电量17.7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9.3%。光伏领域建成即墨太阳能小镇农业科技大棚光伏电站、中节能普东农业科技大棚光伏电站等项目,总装机100.16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3.5倍,发电量8.5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4.5%。生物质能领域建成恒源热电生物质能源热电联产、小涧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总装机38.7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近10倍,发电量18.3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9.6%。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约56.24亿千瓦时,消纳权重达11.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1%激励性消纳目标。

4.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扎实推进。2020年,我市能源消费增量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期间286万吨标准煤的控制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7吨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降低21.5%,完成省下达的降低16%的控制目标。

工业领域,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1366.9万吨标准煤,较2015年下降7.9%;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3783吨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下降27%。建筑领域,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成绿色建筑面积5734万平方米,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面积1292万平方米,完成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447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47万平方米。交通领域,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气(电)化率分别达到93%和73.9%,建成换电站9座、充电站1122座、充电桩2万台,车桩比达3.8:1,市区基本建成2公里服务半径的公共充电服务网络,核心区基本建成1公里服务半径的公共快充服务网络。公共机构领域,与2015年相比,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31.1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2.3%,人均用水量下降15.97%,完成“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

5.能源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国内首列氢能有轨电车研发成功,全国首条5G氢燃料公交车示范线投入运营,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加氢站用压缩机制造等项目纳入我省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初步构建集汽车、港口码头等于一体的氢能应用全场景示范,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凸显。能源互联网模式下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建成全国首个“全物联网化”配电示范台区—古镇口哈工程人才公寓物联网配电工程。

表1 青岛市“十三五”能源发展情况

微信截图_20211130145751.png

注:1.标注*为2020年预计数据;2.[ ]内为累计值;3.电力消费主要指本地一次电力

和外调电力。

(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突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积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消费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能源发展面临加快转型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1.面临形势。

“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能源行业发展必然选择。

复杂国际形势对能源安全提出新挑战。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深刻调整,呈现出生产供应重心西移、多中心化,需求重心加速东移的发展趋势。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中美关系情势复杂,国际能源合作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安全风险加大。在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保能源安全等“六保”任务,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扎实做好中长期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准备,守牢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底线,保障能源安全上升到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

科技创新推动能源格局加速调整。全球能源领域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革命性突破,有望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率先突破领域,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型利用方式层出不穷、不断升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新应用场景不断呈现,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等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节能增效、先进储能、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成为重要创新领域,任何领域的突破都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区域能源合作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将助推能源领域开放合作,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市场化配置将更加灵活开放。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可发挥区位优势,多渠道承接海内外能源资源,打造全省能源枢纽中心;强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城市的能源合作,推动胶东经济圈能源互联互通,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能源设施布局与安全运行,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存在问题。

能源约束日益凸显。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5%以上,是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容易受政策环境、运力紧张、价格波动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能源短缺风险依然存在。近年来,我市能源消费总量逐年稳定增长,能耗“双控”压力不断增加,能耗指标约束性日益凸显。

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存在薄弱环节。2020年,我市外网供电占比高达60%,高峰时期电网承载能力已近饱和,且外部电力输入通道单一,供电可靠性不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不足。天然气供应本地调控手段有限,储气设施主要依靠租赁,与国家明确的“城燃企业5%、地方政府3天”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能源结构深化调整任务艰巨。2020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油品、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比68.8%,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形势严峻。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8%,油品、天然气、电力消费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1.4%、8.6%、29.2%,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与江苏、广东、上海、深圳等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等装机容量达253.2万千瓦、占比40.6%,但发电量仅44.65亿千瓦时、占比23.4%,仍相对较低。

能源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不同能源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互联互通、互相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面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现有体制机制未能及时完善,储能、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推广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体制机制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要求不完全匹配,对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还需加强。能源市场化改革有待突破,能源要素配置方式有待完善,配置方向有待更精准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能源安全保障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紧密契合我市“十四五”能源发展新需求,深入实施“三三三四五”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能源保障能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有序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与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主要用能产业绿色发展,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增量需求主要依托清洁能源,加速能源向清洁低碳转型。

多元开放、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区位、市场、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能源开放合作,完善多轮驱动能源供给体系,健全多元市场供应体系,打造韧性、安全的现代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水平。

节能增效、集约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践行绿色集约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节能的引导和倒逼作用,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通过节能增效弱化城市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依赖性,拓展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空间。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突出创新第一动力作用,以绿色低碳、智慧互联为方向,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推进能源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能源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能源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把能源技术及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三)发展目标。

1.强化总量调控。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效提升等因素,结合国家、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形势,到2025年,完成省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煤炭消费压减任务,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090万千瓦左右,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12亿千瓦时左右。

2.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到2025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23.5%左右,煤电电量、清洁能源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优化到21.5%、27.0%、51.5%。

3.保障能源供给。拓展能源供给渠道,强化能源供给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电力供应、天然气接卸及输配、电煤储备等能源供给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4.推进节能降碳。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能源绿色高效发展。到2025年,完成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表2 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注:1.标注*为2020年预计数据;2.[ ]内为累计值;3.非化石能源消费为预计数据,非统计口径;4.其他能源消费是指外电中化石能源电量。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