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 推动NB-IoT应用试点示范工程(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2020/4/24 13:19:31  我要投稿  


(三)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实施智能化改造。在钢铁、建材、石化、机械等传统行业,大力推进“机器人+”,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应用智能大脑等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运维服务等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全供应链、全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控。推动建立完善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开展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和试点示范。到2025年,培育数字化车间500家。

2.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支持企业建设协同研发设计平台和网络化开放式定制平台,在机械、汽车、服装等行业推广网络协同设计、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新模式,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试点。支持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系统、控制系统、财务管理和数据平台等各类系统的集成整合、互联互通,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网络化协同试点示范,实现人与人、机与机、人机物互联的纵向集成。鼓励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和客户资源,推动企业间生产制造、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支持构建一批面向企业、行业的私有、公有云制造服务平台,提高企业闲置资产、过剩产能的利用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3.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广基于互联网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设备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增值服务等转变,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到2025年,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4.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撑企业内外数据汇聚和建模分析。加快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应用,打造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业态。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推进云计算广泛覆盖,推广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建立完善企业上云用云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能力认证和监督检查,提升核心节点安全防护能力。

专栏四:传统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专项行动之四至六)

钢铁工业数字化。支持钢铁企业深化与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等合作,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现有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板坯自动清理、原料分拣、切割等机器人,不断提高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水平;运用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驱动智能钢厂建设,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车间改造,开展工业设计、个性定制、柔性生产、设备远程运维等应用示范;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全产业链在线服务生态系统。

汽车制造业数字化。支持汽车制造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提升示范工程,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全流程智能化,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生产模式创新。实施网络化协同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等试点项目,推动汽车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加快业务资源整合,开发总集成、总承包业务,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集成转变。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石化工业数字化。支持石化工业重点企业实施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项目,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快资源回收、优化作业调度、加强能源管理等,推进危险化学品等行业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石化和化学工业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链条融合,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专栏五: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行动

(专项行动之七)

加快107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鼓励各县与互联网优势企业合作,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技术、设备和系统在集群的应用;鼓励企业上云,发展平台型企业,优化集群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集群内部的产能利用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制造,推广网络协同研发与设计,健全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公用设施,抓龙头、统标准、拓市场,打造集群内统一品牌,提高各企业产品和服务品质,提升产品网络营销水平和竞争力。

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加快园区信息网络、平台、标准等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建设,推广应用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完善智能制造发展环境。

到2025年,建成20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数字化特色产业集群。

(四)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1.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港口及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新格局。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推动数据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发展差异化消费品设计,开展产品定位、外观形象、结构功能等数字设计。利用BIM等技术发展特色化建筑设计,提升城市、建筑、园艺规划设计服务水平。组织举办全省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河北工业设计周等活动。

2.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稳妥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业务,规范发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快金融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数字化转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证据固化、积分管理、链条跟踪、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结算平台,扩大金融服务跨境合作。建设雄安金融科技中心,集聚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一批金融科技企业,推动先进支付工具的先行先试。

3.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鼓励骨干商贸企业及传统便利店加快智慧化升级,支持终端店面、超市等市场主体依托电商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及模式。推广智慧健康养老,加快秦皇岛、廊坊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创新中心、养老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健康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服务方式。发展“互联网+体育”,打造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公共体育网络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健身贴身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旅游、医疗、教育等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提高服务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培育信息消费热点。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化重点企业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新模式。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电商化发展,提升“河北名品”知名度。积极推进石家庄、唐山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跨境电商园区、公共海外仓布局,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5.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服务。充分挖掘我省优秀文化资源,支持发展动画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化内容制作等数字服务创意,打造特色鲜明的燕赵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建立一批省级数字文化创意试验区。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完善文化惠民消费信息平台功能,搭建文化项目线上线下推广、展示、销售平台。支持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互联网媒体传播体系。支持承德避暑山庄、直隶总督府等历史文化遗产及文物的数字化镜像建设,推进曲阳定瓷、衡水内画、唐山皮影等传统工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合。

专栏六:数字服务提升行动

(专项行动之八至十三)

智慧交通。完善全省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平台,建成涵盖重点业领域、重点区域、移动装备的运行监测系统,推动多式联运的信息服务。建设京津冀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开展无人机自动物流配送、特定区域自动驾驶试点示范。到2025年,实现所有市和业务局接入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平台,省智能运输和智慧出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20个智慧交通应用试点。

智慧港口。推进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等港口5G网络建设,加快港口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高品质的国际先进数字化港口。完善全省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和全省水路运政管理系统。

智慧物流。在港口、园区开展智慧物流应用试点,推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加强各物流基地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推进全省多式联运系统建设,开展“一站到底”全流程信息服务。到2025年,全省物流信息100%互联互通,50个物流应用试点建成,进一步提升贸易流通数字化水平。

智慧旅游。建设省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整合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投融资项目、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物资源等数据资源,全面提升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升级“乐享河北”APP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河北”。开展智慧景区示范点创建工作,2022年全省有100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上数字化、智慧化广泛应用;到2025年,全省4A级以上景区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全面普及应用。

智慧医疗。发展互联网医院,创建互联网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网上预约分诊、随访跟踪等“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设省市县三级远程医疗综合管理和运营监管平台,实现跨地域、分层次的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应用。探索以医学影像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升远程医疗诊治精确性。到2025年,建立30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全部贫困县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

智慧教育。完善河北“教育云”功能,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推进省市县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实现各级教育应用、数据和用户互联互通。发展互动教育、个性定制等在线教育服务,培育数字教育新业态。充分利用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我省教育机构与京津的线上线下合作,全面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五)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1.构建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依托省级“1+4+N”智慧农业云平台,完善1个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对耕地、种业、渔业、农村资产、农村宅基地、农业经营等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与集成,推动数据标准化。完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4个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部门服务、监管、决策分析能力,加大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专家咨询等惠农信息服务。完善N个涉农业务系统,提升应急调度、政务服务、科技服务、农业机械等综合服务水平。

2.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建设完善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优化省级智慧农机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提升平台支撑能力。推进农业单品种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快数字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探索建设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应用体系。加大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推广力度,依托我省农业设施,推广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数字植物工厂、数字渔业、数字种业等高端农业,实现自动养殖、动态监测、物联网管控、生产数据自动汇总及分析等,提高蔬菜生产和畜牧养殖水平。

3.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国内电商平台,深化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展销合作,加大河北农业品牌推介和溯源平台建设力度。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精准服务,探索生鲜农产品和种子、化肥、农(兽)药等农资电商发展模式。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围绕京津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个性化”网络定制和集团定制。完善农村物流系统,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到2025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50亿元。

4.丰富信息惠农服务。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升“12316”三农热线服务能力,实现公益、便民、电商、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在线化,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服务等问题。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加强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共享建设,实现“菜篮子”产品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建立奶牛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系统,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专栏七: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之十四)

物联网应用示范。在环京津蔬菜大县推广网络化环境监测系统,完善智慧农机、渔业渔港管控系统建设,支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智能节水灌溉、精准施肥、饲料精准投放等精准化作业,培育100个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示范点。

智慧灌溉示范。推进水源、输水、配水、灌水数字化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到2025年,冀东平原、华北平原区域每个县(市、区)建成5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太行山、燕山区域每个县(市、区)建成3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

智慧种业。推动大数据生物育种应用,建设省级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为农民提供选种、育种、够种质量追溯全程信息服务。到2025年,培育10家以上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智慧畜牧。加快推动智能牧场、数字化育种和监管追溯、疾病防控系统建设,推进行业监管监测一体化进程。到2025年,建立完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监督检查、信息服务、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畜牧业综合监管监测服务系统,建设50家以上智能化牧场。

专栏八:数字乡村建设行动

(专项行动之十五)

深入贯彻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扎实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强化设施与资源整合利用,丰富“三农”信息应用服务,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

健全农村数字管理体系。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信息数字化,强化对国有农业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监管。构建农村宅基地数据库,推进宅基地分配、审批、流转、利用、监管等数字化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形成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测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推进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构建农村大数据平台,完善农村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监督管理等模块,推动农村市场预警、资源管理、乡村治理等管理服务数字化。深入实施信息进农村工程,优化提升农村社区网上服务,推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气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化、数字化。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规模化养殖、农村水源地等农村人居环境智能检测体系。

电子商务示范县。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完善农村物流系统,推广农产品预定种植,每年扶持一批鲜活农产品网上营销、社区直销示范项目,培育县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全省60%以上县域达到国家综合示范水平,全省建设1000个淘宝村。

(六)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围绕下一代互联网改造升级和大规模商用,发展基于IPv6及5G商用的信息网络设备和信息终端产品,培育专网通信设备及系统应用产业。面向金融、交通、医疗、教育、能源、制造等行业特色应用,加快发展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终端。重点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等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研究神经元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应用,强化芯片、软件、系统与应用服务适配,丰富应用服务模式。

2.培育壮大半导体器件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支持碳化硅、氮化镓单晶及外延研发产业化,推进高端传感器、光机电集成微系统(MEMS)、光通信器件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壮大功率器件及微波集成电路产业。推动第三代北斗导航高精度芯片、太赫兹芯片、卫星移动通信射频终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太赫兹高功率可控发射器、关键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太赫兹产业基地。

3.做大做强新型显示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研究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显示、量子点自发光(QLED)显示、微缩技术(MicroLED)等显示技术,加强技术储备,完成产业新技术路线探索和布局。支持新型显示材料、光学薄膜等核心配套产业发展,引导材料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基板材料、液晶材料、光学膜、掩膜版、靶材等核心材料开发。鼓励面板企业拓展新型显示产品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研发及应用,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4.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支持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研发和产业化。面向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应用需求,支持研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业软件及应用解决方案。支持秦皇岛、廊坊、张家口等市,引进有发展潜力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重点开展应用软件开发外包、呼叫中心外包、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服务外包、信息系统维护外包和动漫渲染服务等,积极推进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专业技术服务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

5.发展汽车电子及产品。加快面向汽车电子控制、车载网络、汽车导航、无人驾驶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统、行驶安全及车联网信息服务等应用电子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推动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组织研发电子架构、多元信息融合、车辆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

6.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产业。加快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推动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等产品,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大力开展与国内外机器人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和引进合作,支持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机器人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开发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并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金属切削、特种加工、精密成型加工等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设备,推进功能部件、数控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控制、机器视觉等技术在装备中的集成应用,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专用加工装备等智能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专栏九:信息产业重点攻坚行动

(专项行动之十六)

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深化与国内电子信息制造龙头企业的合作,在服务器、PC机、手机等领域引进实施一批高端信息产业制造项目;发挥我省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深圳、广州等地产业转移项目,打造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推进三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激活中电科13所、54所、中船重工718所创新资源,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卫星应用通信系统、先进复合材料、特种电子气体、制氢装备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依托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组织实施AMOLED升级改造、柔性显示材料产业化、智能传感器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以工艺、装备、产品和管理升级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现有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及服务等核心产业,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及整机等基础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导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引进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到2025年,培育国内一流企业5家以上、上市企业20家。

7.布局区块链。围绕构建联盟链、私有链,建立产学研创新机制,超前布局区块链技术研发及试验,突破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侧链与跨链等核心底层技术,着力解决链上链下问题。推动自主的区块链开源社区、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区块链技术研发提供支撑。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物流、扶贫、医疗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有效解决身份精准识别、数据实时存储、信息全链条共享等问题,提高应用领域信息透明度和信任度,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8.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在雄安新区建设国家网络安全研发基地,开展IPv6安全、5G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等技术研究和设备、软件、解决方案的开发及示范应用,创新网络安全标准与应用管理模式,打造网络安全产业基地。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