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成为中国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德国当地时间6月16日北京时间17日,一场主题为“创新引领、标准推动、合作共享、互联互通”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法兰克福如期举行。这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举办、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DKE)、西门子公司协办的一次全球级别的交流活动,围绕全球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技术、机遇与挑战、解决方案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与德国能源署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与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西班牙、丹麦等有关方面就深化交流合作达成共识。
就在今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IEC副主席舒印彪曾带队专程赴葡萄牙,与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共同举办了新能源技术研讨会,与葡方科技、经济、能源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进行了沟通交流。
舒印彪表示,当前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实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是核心举措,能源生产消费全面再电气化是基本途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是基础平台。
创新引领解决三弃问题
大规模消纳新能源是世界性难题,与国外相比,中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市场条件等有很大不同,新能源消纳问题更为突出。总体看,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范围内16个省区基本不弃风,22个省区基本不弃光。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局部地区弃风弃光问题突出。
2016年,我国总计弃风396亿千瓦时,弃光69亿千瓦时。弃风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占全网的90%,弃光主要集中在西北、占全网的99%。西北弃风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两省区。新疆、甘肃合计弃风电量占全网总弃风电量的61%,弃光电量占全网总弃光电量的80%。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通过创新引领,针对减少弃风弃光提出一系列措施,突出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了弃水、弃风、弃光状况。
具体措施包括:全网统一调度,打破过去分省备用模式,西北全网统一安排备用,尽可能压减火电开机,增加新能源消纳空间。通过跨区直流,华中抽蓄电站低谷时购买西北风电抽水运行,增加新能源交易电量;实施新能源在全网范围强制消纳,将新能源外送优先级提到跨区直流配套火电之前,发生弃风弃光时,强制压减配套火电出力,优先输送新能源;开展临时现货交易。在国家相关政策没有完全出台情况下,率先试点弃风弃光跨区现货交易,充分利用现有通道裕度,累计组织交易近1000笔,外送电量18.5亿千瓦时;在东北积极推动辅助服务市场,提高煤电企业参与调峰的积极性,东北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增加新能源发电量6亿千瓦时;落实国家能源局风电监测预警要求。对预警结果为红色的地区,一律暂停办理并网;对明、后两年弃风弃光比例超过10%的省份,按黄色预警对待,暂停出具并网意见。
目前效果开始显现,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实现了“双降”,弃光率实现“单降”。2017年1-4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共消纳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量10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累计弃风电量14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6亿千瓦时;弃风率16.5%,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弃光率9.2%,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据预测,2020年弃风弃光率有望控制在5%以内。
合作共享深化国际合作
舒印彪认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提供了可能。而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变得更加重要。
欧洲新能源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各国电网实现了互联互通,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比较强,依托欧洲统一电力市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新能源在各国之间能够自由流通。丹麦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50%以上,西班牙瞬时风电出力占负荷的比例达到54%,葡萄牙连续107小时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
在舒印彪看来,围绕新能源发展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就应该统筹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攻关,尽快实现突破。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破解各种发展难题,推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各国政府、企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共同责任。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美国、欧洲设立了两个研究院,与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其中,欧洲研究院就设在德国柏林,合作伙伴包括弗兰霍夫研究院、柏林工业大学、德国电网公司、西门子等,研究领域包括新能源并网与消纳、储能技术及材料、电动汽车充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