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催化剂材料
1)集中攻关类
G69)生物质转化催化剂材料应用
研究目标:开发碳水化合物水热化学转化为小分子多元醇反应的催化材料;开发木质素高效转化新型催化材料;开发木质纤维素平台化合物合成生物燃料新型催化剂材料;开发生物质甲醇制备1,3-丁二醇催化剂;开发甘油高选择性制备1,2-丙二醇催化剂;开发山梨醇加氢裂解制多元醇催化剂;开发六碳糖制备HMF的超强酸催化剂。
研究内容:研发水热稳定性优异,适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高选择性制备高附加值多元醇的催化剂材料;发展木质素氢解新型碳化物催化材料和双/多功能金属催化剂,实现木质素高效转化制备芳香化学品和环烷烃燃料;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材料,以木质纤维素平台化合物催化加氢脱氧反应制备高品位航空燃料或生物柴油;开发生物质甲醇制备甲醛、甲醛丙烯缩合反应制备1,3-丁二醇的高性能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甘油制备1,2-丙二醇的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开发选择加氢裂解催化新材料,应用于葡萄糖-山梨醇催化加氢裂解制备聚合级多元醇产品;开发系列钽基超强酸材料合成技术和催化六碳糖转化HMF过程放大工艺。
起止时间:2015-2023年
2)应用推广类
T31)制油制气制化学品催化剂材料示范推广
研究目标:开发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催化剂材料;开发适用于悬浮床加氢裂化的高活性、高分散性纳米硫化物催化剂材料;开发烯烃多相氢甲酰化制高碳伯醇催化剂;开发合成气制高品质柴油和石脑油催化剂;开发清洁油品超深度脱硫催化剂;开发甲醇羰基化制乙酸甲酯及其加氢制乙醇催化剂;开发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剂;开发高性能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催化剂;进行成套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升级。
研究内容:开展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催化剂升级示范;研制悬浮床加氢裂化高活性高分散性纳米硫化物催化剂、烯烃多相氢甲酰化制高碳伯醇催化新材料;研发合成气制高品质柴油和石脑油催化剂及成套生产技术、甲醇多相催化羰基化制乙酸甲酯及其加氢制乙醇技术;研制清洁油品超深度脱硫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剂和高性能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催化材料。
起止时间:2016-2025年
5.先进电力电子器件
1)集中攻关类
G70)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突破10kV以上低损耗SiC器件关键技术及SiC多芯片级联关键技术,实现10kV/100A以上的功率器件稳定运行。开发高功率密度IGBT器件;开展6英寸IGCT器件研制;开展特大功率晶闸管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10kV碳化硅多芯片级联器件的模块封装技术、高性能低损耗驱动技术及多层级多模式高可靠保护技术、成套IGBT芯片及其配套FRD芯片技术、先进模块封装技术、器件级动静态测试验证与可靠性试验评估技术、IGCT物理建模及硬关断仿真技术、8000A以上关断能力的低感门驱设计及检测技术和6英寸IGCT芯片精密光刻及梳条均匀成型工艺;研发超大功率晶闸管器件结构设计和全工艺流程仿真技术、高压大电流晶闸管的动静态参数综合优化设计技术和超大功率晶闸管的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
起止时间:2016-2020年
四、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工作,促进能源自主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试验示范,以技术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升级;打造创新平台,掌握能源科技核心技术;增进合作,创建开放式的国际化创新协作体系。从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等方面不断完善机制,推动能源技术按“三个一批”要求分层滚动发展,保障本《规划》的实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
研究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组织制定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强对能源互联网、电力储能等新兴产业的引导,围绕能源科技管理模式创新,建立“政-产-学-研”协调机制,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
降低能源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门槛,以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为重点,在油气开采及转化、清洁燃煤发电、新能源发电及并网、第三代核电等领域应用推广一批技术成熟、有市场需求、经济合理的技术。
加强国家重点工程技术装备质量检测和评定,提升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开展评审论证、表彰奖励等工作,提高市场主体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能源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自主核电、成品油升级、煤炭深加工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保证技术合理应用。
(二)依托示范工程,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化
根据《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布局,结合企业自身利益,积极落实重大能源依托工程,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对批准立项的示范工程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
结合“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行业产业升级需要,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着力推进重大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切实把示范项目作为实现技术国产化、知识产权自主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标杆,带动产业升级。
在煤炭深加工、清洁燃煤发电、储能、高效太阳能、海上风电、能源互联网、先进反应堆型等重点领域率先推进一批采用自主化先进能源科技和装备的示范工程,鼓励先行先试,支持技术创新,探讨应用条件,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和价格机制问题。
(三)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前沿技术开发能力
在能源领域依托重点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开展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组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的研发基地作为联合创新平台,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的技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依托科研院所优势创新单元共同组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持续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以规范化、高效率为目标,最大限度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集成、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重点解决关键技术、核心装备问题,将其建成核心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化应用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能源技术革命中的重要攻坚力量。
在核电重大技术、新能源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先进燃气轮机技术等领域设立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依托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组织能源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保护、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提高人才、资本、技术和知识流动效率,构建更加高效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四)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技术装备国际竞争力
在能源技术领域推进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双多边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优势国家和地区在先进核能、高效储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非常规油气开发、先进能源材料、碳捕集封存利用、燃气轮机等领域的合作,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
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能源装备、部件、材料相关政策,促进国外先进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实现知识产权自主化,提升国产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建立能源装备出口服务机制,充分利用我国在新能源、大型水电、输配电、煤炭深加工、清洁燃煤发电等领域的优势地位,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和政府合作平台,支持我国能源技术走出去。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利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能源技术领域务实合作,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锻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工程人才队伍。
《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