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斌:政策的公平性都是假设公平。但是最重要的是假设条件的公正性。这就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重要基础。
世兴:这一观点和上面这个观点是呼应的。正是如此,也揭示出第三方机构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第三方机构如何做到独立公正,也是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筛选。
立斌:输配电定价首先不能从全国范围分摊成本,而是应该分适当区域,比如省级区域或者更小范围进行核价。必须把原来分摊到用户的暗补公开化,才能得到相对合理的落地电价。
世兴:虽然我们当前没有机会,但输配电价分开核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区域的输电价格,不仅有利于电能资源的区域优化,还可以降低输电环节电价。而对于配电价格,可以尝试更小区域核价,这样不同区域的配电价格形成样本参照,有利于后续引入激励性管制机制,促进配电网的效率提高。如前面监管环节的论述,在没有有效监管,没有电网信息开放监管的基础上,一切所谓的核价、交叉补贴暗补变明补都是“空了吹”。
立斌:目前的核价体系是按照目前的电网结构来判断其合理性和性价比,如果说3-5年后,电网结构和电源供应形式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而同时保证用户利益和安全稳定性呢?
世兴:新能源正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改变我们的电力系统原有状态,倒逼这个行业改变传统业态,适应新能源发展,所谓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就会成为主流。在这个新格局下,电网是否还能继续延续当下的超高压、特高压,全国联网的格局?以我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来源,答案是NO!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决定我们未来电网投资的战略选择,也决定我们的输配电价价格体系。立斌先生说3-5年发生巨大变化,也许这一天会晚一点,但一定会到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观点中的前瞻性。
立斌:目前只有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电价是完全市场化的。也就是发电方和用户直接交易砍价。
世兴:光伏是立斌先生的老本行。我想这话的深意有两层,一是说光伏都可以市场化方式把电销售给用户了,其它电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二是说光伏可以在用户终端生存下来,改变生态的日子就要开始了!当然,这两层含义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光伏不再需要补贴,而我想透露的是,立斌先生对此很有信心。我,也是这么感觉的。
立斌:我个人预计能源结构会在10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是源于光伏技术和成本的迅猛突破。我们应该有意识的为这种变革提前做些准备,特别要注意避免一些背道而驰的投资浪费。
世兴:当垄断企业还在猛打猛冲扩张电网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冷静的思考未来。立斌先生是光伏行业的专家,看好光伏及新能源对未来电力及能源生态的改变。对于立斌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想补充一下,除了光伏,还需要储能技术的颠覆性突破。与此同时,需要能源路由器,实现潮流的可控,颠覆电路原理。世界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企业或行业在巅峰之后迅速陨落。在大局的问题上,我们更需要冷静前瞻而全面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