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了北京、海南和四川等十一省市的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以及黑龙江和福建两省的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随着试点数量增加、覆盖面扩大、改革模式多样化,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是否有深层次的原因?电力市场化机制建设如何推进?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市场化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改革提速正当其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之后,国家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改革实施速度,并且配套发布了《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改革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减轻企业用电负担、增强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马莉表示,当前正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推动和实施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较大,而且前期试点对其他省份产生了带动和示范效应,使得电力体制改革能够尽快落地。
“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一轮各省市电改方案的密集批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说,改革就是为了提高效率,电改会使电力行业更有效率,但是目前在市场如何建立、市场主体进入方面,还有待于相关部门进一步明晰细则。
马莉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提速,满足了市场主体参与改革、共享改革红利的诉求,将极大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试点方案密集获批并向社会发布,也表明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实操阶段,对于进一步凝聚各方改革共识、激发各方改革热情、提振各方改革信心可谓正当其时。
改革要完成三个“硬指标”
在“电改9号文”中,对电力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为:通过改革,建立健全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努力降低电力成本、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实现供应多元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安全可靠性,促进公平竞争、促进节能环保。
林伯强认为,电力体制改革要完成三个“硬指标”:第一,电价更低。因为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电力行业效率,电价应该是降低的。第二,更加市场化。发用电计划的有序放开和电价的市场形成机制都将促成电力交易市场的加速落地。第三,电力行业的服务会更好。“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思路,放开了社会资本对配售电业务的投资,行业充分竞争会带来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