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央督察组分兵督查后,电改落地进入了火箭速度。
9月6日,国家发改委一日批复了5地不同电改方案。北京市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甘肃和海南开展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福建和黑龙江将进行售电侧改革试点。
此前,发改委在8月底表示,电改时间提前。输配电价全国覆盖提前至今年9月启动。除了6日批复的试点方案,山东、安徽、湖北、四川、河南、辽宁、陕西、新疆等多地都上报了试点方案。
根据最新的情况,年底前全国基本都将进行输配电价核定试点。进入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方涵盖了北京、云南、贵州、广西和山西五地。
售电侧改革试点在前期的广东、重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新增福建和黑龙江,售电侧改革扩展到5个地方。
广东的售电侧改革引入市场竞价交易,激起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广东之外,重庆售电侧改革9月初实现突破,成立国家电网辖区首家电网相对控股、发电和地方能源企业参与的交易中心。
此外,华北区域作为唯一一个输配电价核定试点区域,随着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的推进,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电力市场推进的领头羊。
不过业内普遍的观点认为,目前试点区域的实践,还看不到有可以普遍推广的经验,即便广东市场竞价活跃,但无法推广到其它地方和全国范围。
6日获批的5地,除海南外,涵盖了国网区域的东北、西北、华东市场,一改此前主要在南方电网区域热火朝天的形式,会激发各地地方政府争相通过电改执行地方调结构、发展经济的政策。
此前多地对于电力交易中心的主导权颇多争夺,有关部门还明确要求电网企业支持地方政府组建股份制交易中心,国家电网坚持独资成立交易中心的思路在山西、重庆、湖北最先被打破,各地都想争相效仿。
随着试点地区增多,国家电网区域的电改推动将进入新的时期,电改落地也将提速。
无所不能从新批复的5个方案中截取了亮点如下,各自细细体味:
北京市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
1、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工作。以“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原则,以各电压等级输配电资产、成本、输电量和线损率等为基础,核定电网输配电价。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华北电网输电网络输电电价。
2、推进京津冀电力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并争取其在京落户,建设京津冀统一的电力市场。结合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开展京津冀区域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和现货市场业务。
3、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建设,满足我市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建立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机制和收费机制,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探索推进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和调峰。鼓励增量配网投资主体参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4、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建设。配合国家能源局开展京津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相关工作,科学制定调峰、调频、备用等交易规则,建立无功补偿、黑启动等辅助服务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5、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鼓励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和利用比例。到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全市电力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
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放开试点工作。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和重点功能区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放开试点工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
6、推进竞争性售电业务放开试点工作。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竞争性售电领域,发展能源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能源服务。推进全市大用户、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制定售电公司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制定售电业务监管细则。
甘肃省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第一阶段目标(2016—2017年):初步构建电力市场化体系,完善电力直接交易机制,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建成电力交易平台并规范运行;初步完成售电侧改革试点,售电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推动形成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的新机制,有效缓解弃风弃光问题;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完成输配电价核定工作。
第二阶段目标(2018年及以后):基本建成电力市场化体系。进一步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全面放开工商业领域电力直接交易,形成发电侧和售电侧主体多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尝试建立电力现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健全的电力市场监管规则体系。
1、完善电力直接交易机制,扩大直接交易规模。在继续扩大省内电力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适时开展现货交易,规范和完善以中长期电力交易为主的直接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