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售电业务向社会资本开放
新增售电业务放开是新一轮电改的最大亮点之一,有利于增强电力用户活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售电侧改革试点成为贵州电改的第三大目标任务。在推进售电侧改革进程中,贵州大胆探索,按照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和提高配电运营效率的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成立配售电公司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同时,着力解决地方电网未形成配售市场、配售电侧投资主体单一、没有社会资本进入配售电市场及投资的有效途径等问题。
售电侧改革试点中,贵州决定选取贵安新区和兴义市进行配售电改革试点。
贵安新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新区之一,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新区分为直管区和非直管区,直管区面积470平方公里。
新区在正式成立之前,处于贵阳电网及安顺电网的交界地区,电网基础薄弱,供电能力有限。到2014年底整个新区规划区域内没有稳定可靠的电源点,仅有一座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的小水电站。到2014年底,新区有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6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71.7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3座,变电容量12.08万千伏安。新区所有电力供应,均依靠贵州电网公司一家企业供应。
2014年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25.3亿千瓦时,用电负荷48.7万千瓦。供电量为23.8亿千瓦时,供电负荷为46万千瓦。预测到2020年新区电量需求200亿千瓦时、电力需求339万千瓦。
为了保障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至关重要,贵安新区配售电侧改革是必要而紧迫的。
贵州选取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为配售电改革试点后,将新区直管区470平方公里范围内配电业务划定为增量,组建由贵州电网公司、贵安新区开发投资公司、社会资本按4:3:3股比组成的直管区配售电有限公司——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是贵州省第一个多元化混合所有制配售电有限公司公司,社会资本包括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占8%、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7%、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占6%、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占4.5%、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占4.5%。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将区划范围内的所有用电户作为一个用电单元,由公司代理进行直购电交易。同时,在智慧能源建设方面,将开工建设一批项目,为贵州配售电改革试点探路。
2016年6月24日,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本15亿元,分两期注入,第一期注入资金不低于10亿元。
2016年7月11日,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
贵州省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贵安新区配售电公司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最多、供电区域面积最大、股权最多元化的配售电公司,也是电改全国综合试点省第一家有民资和外资参与的混合所有制配售电公司,标志着贵州省售电侧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贵安新区配售电公司将通过改革不断释放红利,为新区产业加快聚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为全国配售电改革探索了新的经验和路径。
地方电力“破茧重生”
在售电侧改革试点中,贵州以拥有自己供电营业区的兴义市作为改革试点,解除贵州电网对地方电力的代管,将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改造成独立的输电公司和配售电公司,并向国家申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独立承贷主体,独立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兴义地方电网最早由兴义电力公司、兴义市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顶效电力公司三部分组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机构人员配置。
兴义电力公司的前身是兴义市南江水利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89年7月,兴义市政府正式成立兴义市水电局供电所,负责管理鲁布革电站每年向兴义市提供5%(1.2亿千瓦时)的留存电量。1990年,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留存电量的地方电网管理机构兴义市水电局供电所正式开始运行,兴义市“一城两网”(南方电网和地方电网)的供电格局就此形成。
1998年3月,兴义市政府投资成立了兴义市南江水利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培育电力市场,发展用电负荷。
2002年3月,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兴义市政府将部分电网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了兴义电力公司,委托贵州电网公司兴义供电局“代管”。
2007年,兴义供电局与兴义市电力公司签订了两电网划分供电区域协议:兴义市桔山组团、丰都组团和黄草——坪东——木贾组团由贵州电网公司直接供电,供电面积75.2平方公里;其余片区由兴义电力公司供电,供电面积2858.13平方公里。
经过了26年发展的兴义市地方电网,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然而,随着兴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代管”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兴义市电力需求。
问题的另一面是,从2011年到2015年,兴义全市仅获得3.21亿元的农网改造资金,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安全隐患堪忧。
此前,南方电网公司曾要求取消代管理顺体制,将兴义地方电网纳入大电网管理,但因多种原因始终未果。因此,对于起步晚、家底薄、实力弱的兴义电力公司,在电网建设投入上显得手长衣袖短,远不能满足兴义市发展需要,电网网架投入不足,导致电网载荷能力不强、安全性差。
此外,负荷发展与电源点建设矛盾突出。随着兴义市工业化步伐加快,电力供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就兴义市电网目前的供电方式(以贵州电网为主、云南电网与地方小水电为辅供电)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兴义电力公司负责人说,兴义市电力公司虽然供售电量突破了16亿千瓦时,供电规模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排在前列,但其从贵州电网下网的趸售电价最高。同时还得自筹资金用于地方电网的维护建设,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兴义市认为,兴义电力公司在全州县级供电企业中供电规模最大、而趸售电价最高,致使兴义市电力公司自“代管”以来,每年都处于亏损状态。电力体制阻碍了兴义市地方电力工业的发展,进而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跨越发展。因此,兴义市迫切需要进行电改。
贵州电改启动之后,兴义市政府向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能源局提交了《关于将兴义市地方电力体制改革作为全省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的请示》,提出的理由是兴义市地方电网建设与发展及园区电网的供电模式,完全符合中央电力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在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可行。
2015年11月18日,兴义市政府与贵州电网公司签订解除代管协议;兴义市电力公司与贵州电网公司兴义供电局重新签订了并网协议,标志着兴义市售电侧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被“代管”了13年的兴义地方电力体制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