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贵州电改:一场电力体制障碍的深度突围(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吴承坤  2016/9/6 10:11:25  我要投稿  

推进主线: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为确保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目标任务全部如期实现,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推进思路和措施。

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向记者介绍,贵州电改推进思路的核心主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新的利益格局。其突破口是以四项改革试点解题破题。一是通过输配电价改革,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价,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提高电网企业普遍服务水平;二是通过电力市场改革,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以大工业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为重点,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拉动电力消费,带动煤炭供需平衡,达到“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的效果;三是通过配售电侧改革,培育售电业务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在配售电领域形成多主体竞争、服务格局。加快兴义地方电网重组、组建混合所有制贵安新区配售电公司,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配网增量提供机遇平台。四是通过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改革,探索建立“计划+市场”跨省跨区交易新机制,确保“西电东送”战略持续落实,既为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支撑,也为贵州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主要来源。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中,贵州省委、省政府除了制定和提出一系列重大推进思路外,建立了一系列推进工作机制。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贵州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工作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导、部署,做好顶层设计,分管领导强力推动,抓好落细落实。自申报试点到全面启动再到深入推进,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1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多次作出重要批示,8次到国家部委汇报,6次与南方电网公司沟通,为电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建立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召集人,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任副召集人的电改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分管能源和价格的副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贵州明确凡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都通过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凡提请联席会议审议的事项必经办公室会议沟通协调,统一意见,集体审定。建立调度督查机制,将综合试点任务细化为29项,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以一周一调度方式对电改进行台账管理。三是地方政府与省级部门加强联动,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能源局、能源监管办等有关部门紧密协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则“抱团取暖”,形成了推动改革的内生动力。

电力用户从输配电价改革中获得红利

输配电价改革是电力行业完成从传统体制到现代市场化模式转身的最主要抓手和最关键切入点。也是贵州电改的第一大目标任务。

在采访中,贵州省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贵州获批全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后,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建机制、强监管”的目标,切实转变电网监管方式,统筹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现状和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既保证电网合理投资和安全稳定运行,又充分体现地方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明确贵州电网输配电价核定的相关办法、价格调整周期、总收入监管方式等改革内容,探索建立了符合电力行业经济特性和贵州实际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2016年3月15日,《贵州电网2016-2018年输配电价方案》正式实施。全省输配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1.66分,其中,大工业下降3.06分。贵州省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这是目前输配电价降低幅度最大的方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州重新核定输配电价后,电力用户降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对贵州冶金、化工等特色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6月电力用户实际减少电费支出20.3亿元。其中,大工业减少电费支出7.8亿元。预计全年可为电力用户减少电费支出约60亿元。

贵州重新核定输配电价后,冶金、化工等特色支柱产业的电价将至0.4-0.45元/千瓦时,有色产业降至0.3元/千瓦时,有效地降低了这些行业的运行成本。

“总体来看,电价下调对企业降低成本有较大贡献。”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魁介绍说。

徐魁说,作为贵州用电大户之一,开磷集团年均用电22亿千瓦时以上。通过电改,降低企业产品成本后,将利用改革所得的红利,走“精细化、深加工”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磷精细化工、煤精细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和绿色矿山建设,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争取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冷正旭告诉记者,中铝贵州分公司是贵州省用电大户,年消纳约70亿千瓦时电量。但是自2008年以来,贵州分公司持续亏损,原因之一就是用电价格较高,电价高居不下,制约了公司的生存发展。今年4月,中铝股份贵州分公司持续8年亏损后首次实现生产经营性盈利,上半年已累计实现盈利3584万元,成为享受本轮电改红利较为突出的企业之一。

同时,贵州电改初步形成电力价格“洼地”,使得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的的医药养生产业等新兴产业的用电成本明显降低,竞争力明显提升。贵州各类产业的招商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位于贵安新区的大数据中心为例,其用电价格降至0.35元/千瓦时,可带动大数据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亿元。

贵州电改红利正在一步步显现。

电力交易迈入大数据市场时代

电力交易作为电力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是构建有效竞争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成为贵州电改的第二大目标任务。贵州电改以制度为基础,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等实施意见,制定了电力市场主体注册管理办法和电力交易规则等配套文件,充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直接交易。

贵州省业内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说,贵州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共同组建,稳妥推进”原则,在开展跨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并经过与南方电网公司的多次沟通和协调,2016年4月21日重新组建了贵州电网公司占80%、贵州产业投资(集团)公司占20%的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的电力交易中心。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多方参股、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功能全面,信息集成为基础,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在全国首创电力交易指数。电力交易指数与‘云上贵州’等省内主要大数据平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衔接。市场主体可通过多种终端随时访问系统开展交易,实现交互方式多样,实时反映交易电量、电价对重点行业增加值的影响。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由此正式迈入大数据时代。

贵州省业内权威人士介绍,为维护交易平台和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透明,贵州还鼓励、支持由贵州电网公司牵头,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用户代表积极参与,成立了全国首个电力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发改、经信、能源、监管办等政府部门依据职责对电力交易机构实施有效监管。2016年6月7日,全国综合试点省份首个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在贵州落地,该规则在年度双边协商交易的基础上增加集中竞价和挂牌两种交易方式,明确了申报原则、申报流程、价格形成机制、偏差电量调整方式,明确了监管要求和监管手段,完善交易流程和规范,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电力市场交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为深化改革设计了具体路径。

通过改革,截止到目前,贵州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达到943家,比电改前增加445家,年度签约电量达到417亿千瓦时,比电改前实际完成的大用户直供电增加244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45%以上,电量市场化交易比例在全国居第一位。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