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纵观新一轮电改试点各地发展情况,进度有快有慢,推行各有特色,我们整理了综合电改试点、售电侧改革试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交易中心筹建四大版块内容。
央发9号文及六大配套文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
《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
电改综合试点地区:云南、贵州、山西、广西
云南电改进度:
云南水电资源丰富,围绕“水电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云南电改试点已初步取得稳增长、降成本、解弃水等多重效应。形成“三个主体+一个平台+三个市场+四种模式”的“3134”电力市场模式。
其中三个市场+四种模式是云南电改特色之处。“三个市场”为可进行电力交易的省内市场、西电东送市场、清洁能源市场。“四种模式”为云南电力市场中现有的直接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挂牌交易、合约转让交易四种交易模式,市场主体可自主选择参与的市场和交易模式。预计云南省内市场化电量今年将达到500亿千瓦时,总交易规模预计超过800亿千瓦时。
目前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到工业用电比重的71.4%,为省内工业企业减少电费支出超115亿元,并且2016年1--7月省内电力市场化交易量达310亿千瓦时。
贵州电改进度:
贵州在输配电价、电力市场直接交易等环节精准发力,通过差别化电价,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贵州出台的《关于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大幅降低大工业综合用电价格,用户平均每度电单价下降了0.12元。其中,对大数据中心的用电价格降至每度电0.35元,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可为大数据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亿元。
今年4月13号,贵州在全国率先成立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从顶层设计上保障电力市场交易规范运行。另一方面,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依托大数据,建立了首个电力交易指数。有943家大工业用户和22家发电企业参加了双边协商直接交易,签约电量达到417亿度,比去年增长53%。
1至5月,全省直接交易电量实际完成127亿度,通过直接交易减少大用户用电成本16亿元。
贵州希望借助电力改革契机,形成的洼地形势,来吸引更多的产业。
山西电改进度:
山西省是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内第一个全省域电改综合试点。
山西提出“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改革原则。山西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机制,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同时提出,“顶层设计、稳妥推进、试点先行”的改革原则。
山西提出,结合能源基地建设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电网建设的需求,深入分析输配电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逐步减少工商业内部交叉补贴,妥善处理居民、农业用户交叉补贴。
山西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煤独大”畸重型产业结构,煤电铝等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山西省开展煤电项目规划建设情况专项监管;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低热值煤发电入炉燃料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省内首台低热值煤电厂非现场实时监控的突破。
8月1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第一阶段(2016年-2017年),完善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机制,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到全社会用电量30%。第二阶段(2018年-2020年),全面放开符合电力直接交易用户参与中长期交易。适时开展现货交易,启动日前、日内、实时电能量交易。
广西电改进度:
《广西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将从电价改革、电力交易市场机构组建、电力市场建设、发用电计划放开、售电侧改革、南方区域市场的衔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重点解决广西电价形成机制不顺、部分资源型优势企业“用不起电”与火电“发不出电”的矛盾日益突出、电网低买高卖统购统销、电网重复建设与不足并存等突出问题。
广西一次能源匮乏,缺煤少油乏气,主要是靠水电。因此,受丰枯期影响,其全省电力供应的特点是阶段性输出和阶段性输入相互交替。不过高耗能占比也很高。钢铁、电解铝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通过改革促使电价下降,成为广西电改热情高涨的最根本动力。
在输配电价核定前的过渡期,广西将试点建立过渡期电价随购电成本联动调整机制,将因水火结构变化导致的上网侧购电成本变动传导至用户侧,对用户侧销售电价实行周期动态调整。
积极稳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制度。
2016年以来,广西电力交易中心试运营阶段,已经成功开展了两批电力直接交易,水电、核电等清洁电能积极参与其中,共签约合同电量128.4亿千瓦时,涉及78家电力用户和16家发电企业,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约1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