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16年3月1号,随着北京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成立,电改逐渐拉开帷幕,如何建立全新的电力市场成为电改下一步的重中之重。相比中国,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电力市场,其体制、规模、运营模式已趋于成熟。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世界各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是如何发展的。
发展初期的必经之路——垄断模式
垄断的电力交易模式在百年来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模式集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为一体,将国家电力供应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由国家垄断经营形成垂直的一体化结构(如下图)。
在发展初期,垄断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为电力工业集聚资金、统一电网规划、大规模滚动发展做贡献。英美等国家在工业初期都是采用垄断式运营模式。但随着电力供应范围扩大,电力供需矛盾缓和,这种运营模式使电力行业缺乏增进效率的刺激,投资、运营效益低的弊端充分暴露。经过近年来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电力市场垄断运营模式。
竞争的初步引入——单一买方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态,改变垄断运营模式带来的弊端,电力市场运营模式逐步过渡到单一买方模式,也叫发电竞争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输电与配电系统中实行垄断经营,但在发电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并且所发的电只能卖给一个买电机构。在发电领域允许多种所有制的电厂存在,可以把他们统称为独立发电企业。电网运营管理机构为上游发电企业唯一买家及下游用户唯一卖家,既要负责电能的交易和管理,又要负责电网的调度和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整个电网的运行中枢。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初期的pool模式及加州2002年以前的电力市场模式都是采用单一买方模式,其结构图如下。
单一买方模式优点在于对电能成本影响最大的发电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发电环节的投资效益和运行效益,有利于降低总的电能成本。但在这种模式下,当电力紧缺时,上网电价攀升,若销售电价不联动,单一买方会承担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