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如何彻底解决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的问题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供用电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晓燕 韩雪姣  2016/8/4 16:44:51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业界争论多年,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在我国,小电流接地故障的检测与隔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制约了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与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近年来,电网公司十分重视解决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问题,以中电阻法、暂态法为代表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获得了成功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新修订的《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定位与隔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电力部门的技术难题指明了方向。

本期特别访谈了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电网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供电会议(CIRED)中国国家委员会技术委员徐丙垠。

记者:目前国际上配电网中性点主流的接地方式是什么?

徐丙垠:国际上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小电阻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以及谐振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四类,直接接地与小电阻接地属于大电流接地方式,另外两种属于小电流接地方式。

美国配电网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多点直接接地,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能够为单相负荷供电。

英国、韩国、新加坡以小电阻接地为主。

日本3~6kV配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其他电压等级的配电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与电阻接地方式并存。

德国、奥地利、瑞典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俄罗斯、捷克、哈萨克斯坦等东欧与中亚国家主要采用谐振接地。意大利以前主要采用不接地方式,现在全部改为谐振接地方式。法国配电网接地方式上经历了两次变化,最早采用不接地方式,后来改为小电阻接地;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故障跳闸率高、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又改为谐振接地。

记者:这几种接地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徐丙垠:总体来说,大电流接地方式易于实现故障检测与继电保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存在由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造成的过电压危害;但缺点是不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发生瞬时性故障时也会跳闸。国内外统计数据均表明,架空网络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跳闸率比小电流接地方式增加约50%。

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优点是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时能够自动熄弧,缺点则是接地故障检测与继电保护技术较复杂,在发生间歇性燃弧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可达正常运行电压的3倍以上。

记者:近年来,因配电网导线坠地导致的触电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是否可以迅速切除发生接地故障的线路,从而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徐丙垠:不完全是这样。对于10kV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来说,导线坠地故障的接地电阻比较大,产生的故障电流一般不会超过60A,在导线坠落到干燥的沥青或沙地上时,接地电流几乎为零。我国小电阻接地系统线路零序电流保护的电流定值一般选为40~60A,显然无法在发生导线坠地故障时可靠切除故障线路。

我国南方某沿海城市的10kV配电网在1993~2000年间共发生了11起触电死亡事故,而当时变电站的保护并没有动作,说明在人身安全方面小电阻接地方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事实上,在接地电阻比较大时,中性点接地方式对故障电流的影响并不大。不论采用何种接地方式,导线坠地故障的检测都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技术难题。

记者:对于我国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请谈谈您的看法?

徐丙垠:我国业界对于配电网采用什么接地方式一直有争论,不同的观点一度激烈碰撞、争执不下。201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613-2010)规定:对于中压配电网,当电容电流小于10A时采用不接地方式,10~150A时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50A且全是电缆网络时,采用小电阻接地。目前,我国各地基本上是遵循上述原则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但是,也有供电企业在架空网络以及架空与电缆混合网络中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个别已经采用了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也在考虑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说明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应该说,国家标准是经过行业专家充分的讨论形成的,是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综合考虑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过电压危害、设备投资、运行经验与管理维护工作量等因素得出的结论,应该作为我国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依据。最近,国家电网公司新修订的《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网接地方式的规定,也基本上遵循了国家标准。

记者:为什么电缆网络在电容电流大于150A时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呢?

徐丙垠:主要因为电缆网络里瞬时性故障的比例较低(在20%左右),消弧线圈清除电缆网络瞬时性接地故障的效果没有在架空网络里明显;此外,当电缆网络的电容电流比较大时,消弧线圈补偿后的残余电流也比较大(大于10A),即便是瞬时性故障,电弧也难以自行熄灭;再就是所需的消弧线圈的容量也比较大,设备投资大而且占用的安装空间也比较大。

不过,考虑到电缆网络里还是有一定比例的瞬时性接地故障,而且在电流小于30A时接地电弧都有可能自行熄灭,因此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电容电流大于150A的电缆网络也可考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宜将已经是谐振接地方式的配电网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事实上,德国的配电网全部采用谐振接地方式,单母线系统的最大电容电流达到300A。

记者:在我国,小电流接地故障的选线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大部分变电站选线装置动作的正确率不到5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徐丙垠:首先,小电流接地故障产生的故障电流比较小,故障量不突出,特别是经消弧线圈补偿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甚至比非故障线路还要小;再就是有15%左右的故障存在间歇性拉弧现象,故障电流很不稳定。

我国早期生产的故障选线装置基本都是利用稳态信号的,因此从原理上就存在灵敏度与可靠性没有保证的问题。尽管这样,我国选线装置动作正确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没有充分认识到短时停电的危害,人们习惯于使用人工拉路的方法选择故障线路,没有下功夫解决故障选线问题。

事实上,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来说,从原理上讲零序无功功率方向法是可靠的,日本的运行经验表明,其实际选线的正确动作率超过90%。而同样原理的选线装置在我国不接地系统中动作效果就差很多,主要是对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把关、装置的管理维护不到位,普遍存在装置接线不正确、整定值选择不合理、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的现象。

记者:目前有没有成熟、实用的选线技术

徐丙垠:利用现有的选线技术,实际故障选线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0%,甚至95%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前面说过,无功功率方向法用于不接地系统中,其正确动作率是有保证的。对于谐振接地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是中电阻法,其选线原理是在消弧线圈的辅助线圈上并联一个中等数值的电阻,产生附加的零序电流,利用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增大、有功功率方向与非故障线路相反的特征选择故障线路。欧洲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长期并联电阻的方法,产生约20A的附加零序电流;奥地利、德国部分供电企业采用在发生永久接地故障后短时投入并联电阻的方法。我国采用故障后(如10s后)短时(如持续0.6s)并联电阻的方法,产生约40A的附加零序电流。

二是暂态法,利用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比非故障线路电流大且方向相反的特征实现故障选线。由于暂态电流幅值比较大、不受消弧线圈的影响,因此,暂态法克服了传统稳态量方法因故障量不突出造成的灵敏度与可靠性问题。本世纪初,我国在暂态选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5000多套暂态选线装置投入运行。德国早期采用暂态首半波法,判据只在故障后的1~2ms内正确,近年来采用改进后的暂态法。此外,暂态选线方法在瑞典、爱尔兰等国也有较大数量的应用。广西电科院于2011年组织的人工接地测试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在接地电阻比较小(小于200Ω)时,选线正确率达100%。我国现场运行经验表明,在选线装置的管理维护有保障的情况下,中电阻法与暂态法的实际选线成功率都在90%以上。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