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5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调查企业垄断性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变压器的基本电费”问题。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新闻上就有电网企业“一位员工”吐槽,“即使你不用电,这部分费用也是产生的。就好像卖菜的,就算没人买西红柿,也一样要进货,卖不出去的这部分成本还是由消费者来承担”。专家说,西红柿你家不卖,还有别家卖呢,言外之意就是电网可不是这么回事。这回我相信专家了。这让我觉得很有趣,现在不管是推现货理论的,还是说电价的,都爱拿西红柿说事,西红柿这下红了,红了。
人民日报是很严肃的,咱拿西红柿说事是不严肃的,打住。
5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看看人民日报报道的主题,“调查垄断性负担”。《光明日报》评论员说,“《人民日报》的调查,谦抑客气,却呈现了扎实的民意。对于电网运营来说,不能把客气当福气,切词狡辩、死不改悔”。这话说的好重。当大家都知道了企业垄断性成本的严重性、危害性,简单的用微观经济学企业层面的成本、效益来回应,显然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企业还没有把频道调到中央改革的频率上面来。这一点,我想售电侧改革一线的朋友们更是有体会和发言权。
说到这里,再回过头来看当初重庆售电侧改革的“输配电价”争议,为神马我们要坚持参与售电侧改革试点的用户输配电价的基本电费按平均水平计算?我们坚持的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意义?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的。
结语
电改,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不能再把电网任由打扮了,它就应该以自然垄断属性公开示人。当我们讨论电网时,我们就应该言必谈垄断和监管,破除“第22条军规”。
最后,借用一位大领导的话做结语。在国家利益面前,有什么不可以改的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