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来:
(1)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各省煤电企业发电成本降低,而标杆上网电价调整幅度不到位使得煤电企业获得了空前的超额利润。比较各省当前标杆上网电价与平准发电成本,发现除了内蒙和新疆(2-3分钱度电超额利润)外,其它典型省份的度电超额利润均在5-8分钱。
这样的超额利润助长了煤电企业的投资热情,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过度倚重煤电,并助长其逆势投资。报告认为,需求大幅走低和低碳转型升级的环境下,这“一低一高”是煤电投资“高烧不退”的主要经济动因。
(2)然而,这一盈利能力并非是长期可持续的。如果发电企业基于短期盈利能力做出产能扩张的决策,未来会招致亏损和投资无法回收的长期风险。“十三五”期间,煤电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巨变,煤电企业的经济性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政策和环境约束愈加严格、碳排放压力加大、电力市场化下价格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除河北、江苏外,其余典型省份的煤电项目都无法达到基准收益水平,无法在寿命期内收回投资。再考虑到机组利用率以及直购电价降幅两个敏感性因素的变化,所有典型省份的煤电项目都无法在寿命期收回投资,投资前景黯淡。
根据中电联的预测,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1%-2%,而新增煤电装机至少在5000万千瓦以上,加上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挤压,煤电利用小时数将继续下跌300-400小时;若2017年电力需求增速与新增煤电装机规模仍然脱节,机组利用率将进一步恶化。
因此尽管本报告的情景展望分析中将时间节点选在2020年,但如果电力需求增长持续不振(年增长2%以内)、新投产机组规模持续高位(年新建煤电机组在5000万千瓦左右),煤电全行业亏损很可能在2017年提前到来(文/能源观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