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2%,电力消费增速的回升反映出经济总体企稳的迹象。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的专家从用电增长贡献因素、用电结构调整、地区电力消费增速等三个角度详解一季度用电数据,探讨分析电力与经济间的相互关系。
电量增长贡献因素转换 经济企稳接力
受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2015年各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振荡下行,下半年多数月份负增长,全年增速仅为0.5%。进入2016年,1~2月用电增速由负转正,达到2.0%;3月进一步提高至5.6%。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电力消费增速的回升?
今年前两个月,用电增速提高的主要贡献因素为寒潮与日历因素。首先,2016年1月、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去年同期分别低2.2摄氏度、1.4摄氏度,较大范围的严寒天气带动了采暖负荷的大幅增长,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采暖用电量同比增加近70亿千瓦时。其次,2016年为闰年,2月份多一天,全社会用电量增加约150亿千瓦时。在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前两个月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1.9%、11.8%。同期,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1%,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大,且集中在2月份释放。通常情况下,我国工业生产用电从腊月开始逐渐减弱,春节后逐渐恢复,形成以春节假期(2016年为2月8日~13日)为谷底的“V”字型走势。
3月,三次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9.9%、4.3%、9.0%、8.9%。第三产业与居民生产用电延续了较高增长速度。第二产业用电同比增速转为正增长,体现出经济企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外也存在2015年春节较晚,导致3月复工缓慢,用电基数较低的影响。
一季度,用电增速回升从气温与日历因素驱动转换为经济因素驱动,增速回升反映出经济企稳向好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