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油气当量第一大省和原煤产量全国前三的优势,支撑了陕西多年高速增长。“十二五”时期,受市场需求影响,能源化工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能源化工能否迈向高端化发展,对全省工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体系影响深远。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要坚持优煤、稳油、扩气,打造新能源、电力外送、煤炭深度转化三个增长点,实现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这意味着,“十三五”时期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将由原来粗放的规模扩张转向更高效集约的系统优化。
煤炭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是重中之重
未来五年,煤炭在陕西能源发展中依然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一系列举措围绕“优煤”展开。
数字显示,“十二五”末,我省煤炭产量达到5.02亿吨,较“十一五”增长1.41亿吨,居全国第三。
量虽大,但由于能源利用粗放,煤炭转化率却不到30%。因此,“十三五”时期,我省“优煤”将沿着“严控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引导资源枯竭企业、落后产能、劣质煤产能有序退出,总量上严控新增产能,结构性新增产能为退出的产能买单。
到2020年,陕西煤炭转化率将提高到50%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建设大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重点建设榆神、榆横、府谷、彬长、永陇、子长矿区等转化项目配套煤矿。
2015年3月27日,被誉为“改变陕西能源面貌的核心重大项目”的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在榆林开工建设。这个世界上首个单体投资超过千亿元的煤化工综合项目,在“十三五”时期,仍是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过去五年,陕西自主的煤化工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进入了商业化的阶段,且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十二五”期间能源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此背景下,“十三五”我省将示范推广现代煤化工技术大项目支撑,培育能源化工全产业链:
重点建设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延长靖边油气煤综合利用二期等煤制烯烃以及华电榆横煤基芳烃、榆能乌苏海则煤制芳烃等项目,形成烯烃、芳烃产能700万吨,并力促项目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
提升兰炭产业技术水平,重点推进煤炭分质利用示范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