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发展储能是关键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将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具体而言,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针对长期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储能瓶颈,将“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即在‘十三五’的末期,清洁能源要占能源消耗中的15%。这是一个挑战,因为根据这个指标,必须生产出那么多的清洁能源来,并且市场终端能够将它用掉。”林伯强指出,在2020年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靠风电和太阳能。
“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然而西北、华北等新能源富集地区弃风、弃光现象尤为突出。以2015年为例,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仅甘肃新能源发电弃风就达37%、弃光达27%。
金风科技天润集团西北分公司电力营销部主管崔伟表示:“公司在新疆1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场,去年弃风率达40%,到去年12月底,全部机组几乎停运。由于弃风限电,仅去年损失就达近5亿元,公司感到压力重重。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2016年的损失会更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储能技术的创新。”林伯强说。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储能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林伯强表示,应抓住储能技术处于突破前夕的机会,利用产业规模与市场优势,推进各种技术的电池储能研究与产业结合,早日实现电池储能大规模应用。“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导致的成本下降才是确定、可靠和永久性的。”
景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储能技术的突破是对新能源长远发展的关键,“受开发布局不合理、配套电网建设不同步等因素影响,导致可再生能源消纳矛盾突出。‘十三五’期间应通过建立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储能示范项目,提高各类储能技术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