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降至每千瓦时0.37~0.45元、0.68~0.8元,预计2020年均可降至每千瓦时0.3元,储能成本可降至目前的1/5,清洁能源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因此,“一极一道”等清洁能源开发外送的经济性非常显著。此外,大规模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将通过电力资源价差、时差效益等得到回收,不会增加终端用户负担。例如,中国东部销售电价每千瓦时超过0.75元,而中国新疆、俄罗斯远东水电价格不足0.3元,加上特高压输电费用约0.1元后,还有较大的差价。再如亚欧洲际输电,在亚洲用±1100千伏特高压向德国输电,与德国接收海上风电相比,价差最大达0.526元/千瓦时!来自联合国的数据也显示:东南亚区域互联在2005~2025年可节约2000亿美元,欧洲能源互联可以带来140亿~450亿/年成本的节约。在时差效益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可有效利用各大洲时差和南北半球季节差优化各洲各国电力负荷曲线,进行跨洲峰谷调节和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
全球能源互联网蕴含海量商业价值、巨大社会效益,既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又有运营的成功案例,还有金融界的充分共识,启动建设势在必行。正如安东尼˙伊安诺所说:如果考虑到所有潜在的利益、节约的成本、巨大的社会效益,全球能源互联网确实必不可少。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经济部经济事务官员谢尔盖˙图里诺夫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联合国高度关注的工作,唯有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享受到电力便利这一目标。
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与会者一致认为,应该先从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做起,最后达到洲际互联,当前应该确定示具体的范项目。金融专家预测,随着示范项目出台,经过初期的磨合,全球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趋于成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参与。
路线图已经确定,金融界豪情满怀。
大卫•加德纳建议,应该让绿色债券持有者知晓他们投资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会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信心。研讨会最后一个发言的毕马威全球委员会成员、中国区主席陶匡淳,面对来自全球四大洲的代表动情地说:很多年后,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们、孙子们,曾经有一天,我们跟刘振亚董事长坐在一起,共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大计。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享受到能源互联网带来的好处。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