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历史经验说明,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电力消费增长率、能源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会保持着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刚性需求)。中国目前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也有着相似的比例特征,1980-2012年期间中国GDP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的关系为1:0.6,GDP增长和电力消费增长的关系基本上是1:1。
然而,近两年中国出现了GDP与能源、电力消费不同步的现象。2014年GDP增长率为7.4%,而同期的电力消费增长率仅为3.8%,能源消费增长率仅为2.2%,GDP增长超过能源增长5.2个百分点。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2015年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背离将进一步扩大,GDP增长率预计为7%,而2015年1-10月电力消费增长率预计仅为1%,目前还没有2015年能源增长数据,但估计可能会接近零。因为2014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这意味着煤炭消费下降一个百分点,其他能源消费需要增长两个百分点。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1-10月份煤炭下降了4.7%,这样其他能源都需要增长超过9.4%,才能使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零。这基本不可能,因此2015年GDP增长与能源增长之差可能达到7个百分点。
目前经济增长率与能源、电力消费增长率的差异,引发了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统计存在水分的报道,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率的真实性。比如花旗银行在今年5月的报告中认为,综合能源电力消费、工业产出和名义GDP的变化后,中国GDP的增长率可能只有5%。质疑者认为以目前的中国产业结构,低能源消费增长无法支撑7%的GDP增长。
那么,以现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GDP增长与能源、电力增长出现较大背离可能吗?
其实,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也曾两次出现了能源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较大背离。例如,2008年GDP增长率为9.6%,同期能源消费增长率仅为2.9%,电力消费增长率仅为5.6%,GDP与能源之间的缺口为6.7个百分点。对于这两次大背离,可以从“去库存”的角度来解析。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危机最敏感,企业在经济危机时减少生产,但通过去库存销售支撑GDP增长,使得GDP变化不显著。由于重工业的能源消费占比大,工业企业能源电力消费大幅下降,导致比较大的背离。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逐渐过去,2010年能源电力消费出现强力反弹,电力需求增长超过GDP增长,这又是一个“补库存”的过程。
事实上,美国在1952年和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进入滞胀(1981-1982)也出现过能源和GDP增长的大背离。1952年GDP增长率为4.1%,能源消费增长率为-0.6%,相差4.7个百分点;1981年GDP增长率为2.6%,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5%,相差5.1个百分点。应该说,经济周期可以导致GDP与能源电力增长出现大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