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欧美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产业结构,中国的重工业化更加明显。2014年中国工业耗能占69%,重工业耗能占63%。这就是说,如果重工业能源消费下降1%,其他所有行业能源消费需要增长1.8%才能抵消重工业的影响,而服务业能源及电力消费则需要增长6.4%和5%,才能抵消重工业的影响。相比较,1980年美国工业耗能仅仅占41%,这说明中国工业耗能下降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会更大。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目前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使得GDP与能源电力增长更有可能出现大背离。但是,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GDP与能源电力增长大背离是一个短期现象,除非产业结构快速调整,而这是不可能的;二是除非出现电力短缺,电力需求增速会高于一次能源增长速度。
能源需求预测是合理制定“十三五”能源战略规划的起点,当期的能源需求往往对今后的能源需求预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科学的理解目前经济增长与能源电力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在需求低时期需要慎重能源规划,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能源短缺带来的影响。那么,对“十三五”能源电力需求展望如何?
目前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根据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GDP与能源电力会保持比较高的比例。美国的后工业化阶段(1950-1980年),GDP增长率为4.4%,能源需求增长率为2.4%,电力增长率为6.1%。日本的后工业化阶段(1970-1980年),GDP增长率为4.5%,能源需求增长率为2.4%,电力需求增长率为5.0%。因此,即使现在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国的GDP增长与能源电力增长还将保持比较高的比例。
目前的能源需求显然受经济放缓的影响,一旦经济企稳,将很快有一个“补库存”的需求反弹。但是由于增长理念由“量”到“质”的改变、环境(雾霾)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等,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最热闹”的时候可能过去了,因此耗能的“高峰”也可能过去。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将逐步调整,向轻工业及第三产业转移。即使今后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反弹,由于目前能源需求高度集中于重工业,缓慢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可能对能源需求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使得能源电力需求难以再回到从前的高增长,能源供大于求的现状或将维持一段时间。
因此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的能源电力需求将会相对低迷,能源发展将从满足需求转变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能源重点将从供给侧转为需求侧,从供给总量转为能源结构。比较低的能源电力需求有利于能源结构做出比较大的调整,因为可以利用清洁能源来满足比较少的能源需求增量,而不用太多的依赖化石能源。“十三五”期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每年可能下降1%,有益于雾霾治理和二氧化碳减排。
虽然“十三五”期间GDP有望保持6.5%增长,能源电力需求也将会反弹,但是比较低的能源需求增长将维持能源供大于求的现状,使能源价格相对低迷,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将成为能源行业的发展主线。能源企业需要具体评估6.5%的GDP增长和能源行业关系有多大,从而制定更加多元化发展战略。
对于政府而言,“十三五”期间能源供给相对充足,能源价格维持相对低迷稳定,这将为能源改革提供基本条件。政府需要以宏观层面的能源体制及价格改革来配合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在不涨价的情况下,公众将会欢迎能源改革,这将为政府的能源改革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