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不是没完没了?我认为不是。因为目前中国还要考虑梯级转移概念。我们的中部、西部,我们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仍然有很大空间,只不过是说目前情况下,正处于转型过程当中有产能过剩问题。这个产能过剩自然会有一些淘汰,目前正好是淘汰的产能在起作用,在下滑,但到一定程度以后,应该趋于稳定或者是底部。
比如,钢铁在东部地区仍然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而现在滑落很厉害的是中西部地区,这就说明问题,是经济结构在加大速度调整。
转型过程中不宜拿弹性系数说事
关于弹性系数,我认为在目前转型过程中不宜拿弹性系数来研究经济,这也是在经济领域或者电力经济一贯的观点。
谈论系数,不管是能源谈系数也好,电力谈系数也好,背后有一个结构的概念。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下,可以拿这个说事,预测未来几年。但如果处于调整阶段、变化阶段、动荡阶段,再拿弹性系数说问题,分析方法是错的。
电力有增长空间,这是历史规律,各国研究出来都是这样的。从纵观角度来说,这点是要坚信的,有很多原因。现在人均用电量是4000多千瓦时,离终极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也就是说电力还是要发展的。
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仍然有一些高耗能,这些高耗能为中部、西部的将来工业园区的发展,为整个工业、新型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空间。拿江苏举例,我们第二个钢铁产能省份是江苏,但是江苏的钢铁仍然处于比较好的销售状态,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优胜劣汰。
所以经过一段调整以后,优势产业仍有发展空间。因为中国现在不能经济转型全部变成服务业。中国仍然是一个大型制造业的国家,需要原料和材料。我一直呼吁这个问题,制造业要上,但是放在哪里是要慎重考虑的。
2016年用电量增长会高一点
明年我们预测仍然是低速增长,但明年是正增长状态,用电量增长会高一点,有这么一个规律性的增长。
现在处于一个底部,正在修复,在慢慢的走,所以大家应该有信心,发展仍然是主线。但是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进行结构调整,就是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供应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