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低电压治理措施
根据上述所分析的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管理经验,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1)完善并加强电压监测系统。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强化负荷高峰中低压线路末端的电压采集分析。若出现低电压问题,首先排查监测点表计原因,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准确,为选择处理措施创造条件提供依据。
2)改善主变压器10kV母线电压。10kV母线电压调节手段主要有调节主变压器分接头,自动电压控制(AVC)或电压无功控制(VQC)无功补偿[4-5]。根据负荷曲线变化规律,优化无功控制策略,为配电网运行提供坚强稳定的平台。
3)调整网架结构。中低压配电线路重过负荷运行或供电半径过长时,可寻求邻近电源点,调整网架结构。中压线路过负荷运行或供电半径过长时,寻求周边邻近变电站或邻近轻负荷短线路,对原线路末端部分进行分割。低压线路过负荷运行或供电半径过长可寻求邻近合适配电变压器,将部分负荷转供到该配电变压器。
4)增加变电站布点。针对措施3),若中压线路重过负荷运行或供电半径过长导致低电压问题,周围又无邻近变电站,从规划角度,可增加变电站布点,对原线路进行分割。
5)新分台区。针对措施3),若低压线路过负荷运行或供电半径过长导致低电压问题,周围又无邻近配电变压器,可新分台区。根据综合经济技术特性,新台区要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布置[6],同时新台区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低压线路拓扑采用辐射式。
6)线路改造。对于卡脖子的中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对供电负荷进行分析和预测,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选择合适的导线,更换细线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