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Graphenano在专利上的空白与其声称的电池性能(如果是真的)是非常矛盾的。
同样援引@土豆泥同学的文章中的一段:
“但是,目前没有人能够真正见识到这个公司的产品,即使相关基本参数比如充放电曲线、中值电压等也无法查找到。其实,这样的电池性能是不可能达到的,如果该电池仍然采用普通锂离子电池的嵌入式反应原理的话。如果说,这是一种用了石墨烯的二次空气电池的话,那么它显然也不能被称作“石墨烯电池”。至于这个西班牙石墨烯电池到底是真是假,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因此Graphenano的宣传的可信程度恐怕是让人怀疑的。
结语
作为工业技术,石墨烯看起来还有许多未能克服的困难。诺贝尔获奖者Novoselov在其2012年题为“ARoadmapforGraphene”(石墨烯路径)的学术报告中指出,目前石墨烯的应用还是受限于材料生产,所以那些使用最低级最廉价石墨烯的产品(譬如rGO),会最先面世,可能只需几年;但是那些依赖于高纯度石墨烯的产品可能还要数十年才能开发出来。“Asthecurrentmarketforgrapheneapplicationsisdrivenbytheproductionofthismaterial,thereisaclearhierarchyinhowsoontheapplicationswillreachtheuserorconsumer.Thosethatusethelowestgrade,cheapestandmostavailablematerialwillbethefirsttoappear,probablyinafewyears,andthosewhiequirethehighest,electronicqualitygradesorbiocompatibilitymaywelltakedecadestodevelop”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石墨烯材料想应用到电池中,问题重重,困难不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种材料肯定有其最适合发挥作用的领域,一味地指望它全能可以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的想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就在国内很多媒体炒作“石墨烯电池”概念之际,三星、IBM等国际企业已经在石墨烯CVD制备、大面积薄膜生产,以及半导体方面完成了专利布局,积累了雄厚的技术经验,在下一代半导体技术革新,以及发展柔性电子器件方向上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所以我们更应该戒骄戒躁,加倍警觉,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力争让“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全球变革的浪潮中成为世界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