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储能技术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除了要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外,目前储能的成本还略高于抽水蓄能,要想实现储能大规模应用,需要国家政策怎样的支持?
卢强:当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已具备市场化条件,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运营模式和电价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国家应制定更合理的电价政策,使得废弃电、低品位电和高品位电相应的价值得到合理区分。我认为,这一技术的推广甚至不需大量出资,只要制定一套合理政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最终形成“大生产力”。
此外,压缩空气蓄能是我国建设微电网和微能源网的有力支柱,因此该技术的应用应明确为我国储能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宜在相关规划中予以明示;同时应扶持示范工程,待示范工程展示优越性后再由市场的“手”去推动;最后,希望有关部门将有关新能源产业政策延伸到该新生产业,将其写进修编的新能源发展政策中,制定对压缩空气蓄能产业的政策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期望针对无燃烧压气蓄能技术的工程应用考虑其电热冷三联供的综合效益之大,制定至少如上所述,享有类似与风能和光伏同等的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