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电力高层大调整 国电投成立及李小琳职位变动或许只是引子(4)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经观察    2015/6/24 12:00:21  我要投稿  

回顾那段经历,李小琳坦言:“当时有独上高楼的茫然,你去做,却不知道怎么做,在未知中寻找出路。”这条上市之路李小琳闯了10年。从公司筹备到最后确立去香港成立公司就花了两年时间,随后,寻找境外资金投资电力市场时又因为观念、政策因素和金融危机而错过了三次上市机会。直2004年10月15日,中电国际旗下中国电力终于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交易。

李小琳自此成为了中国电力市场当之无愧的“一姐”,统领市值近百亿的中国电力,也是香港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中唯一女性CEO。2007年,她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商界女强人,2011年又荣登“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榜单,排名21,成为唯一入选中国女企业家。

需要指出的是,“电力一姐”名头与李小琳以及他的团队努力是分不开的。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发展电力工业,各地纷纷集资、引资办电,然而许多要求苛刻而又要价奇高的各种外资,也纷纷挤入国内电力项目,外资市场不但混乱,而且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电力建设和经济秩序。

1994年,国家为了建立统一的对外融资平台,电力部在香港注册并授命李小琳赴港组建窗口公司,中电国际由此诞生。2004年中国电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行业资本与社会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与融合。

然而上市后,中电国际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路顺畅,而是面临许多荆棘坎坷。机组老化,10万机组、20万机组占有相当比重;所有机组脱硫改造均未启动;主辅分离、运检分离,企业历史包袱凸显;管理传统滞后,诸多难题不断暴露。不仅如此,国内煤价开始飚升,一路走高,持续不下,经营形势异常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中电国际年中工作会上,李小琳立下军令状:“今年再难,我和我的团队也要完成集团下达给我们的全年经营目标。如果完不成,我李小琳主动辞职!”

这样庄重而近乎誓言的一句话的背后,是一段企业转型发展的蜕变过程。在这些压力下,当年起,中电国际开始全面实施“四十字方针”管理方略,推进“三制一化”管理创新,坚持特色鲜明的“静水深流”文化引导,修订公司制度体系,使企业管理标准走上国内先进行列;全面启动全系统机组技术改造,脱硫脱硝、节能升级改造,组建中电检修,抢抓外部市场,打造中电检修品牌;确定了“两价一量”的经营理念,控制煤价、争取电价、争得电量。

2005年,大别山、清河一期、平圩二期、姚孟四期先后获得新机组核准。四个电厂七台机组打包招标、同步建设。这七台机组的陆续投产,初步改变了中电国际以小机组为主的资产结构。

2006年,公司搭建新能源资本平台,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新能源”)在香港成立。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专业公司,中电新能源紧抓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难得机遇,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和上海管理平台产融结合、跨越发展,目前形成了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五大板块滚动发展格局,并在国内率先探索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结合管理新模式,成为国内涵盖新能源领域最广的新能源领军企业。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