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工程造价分析动态调整机制,提高造价控制水平
针对一些项目在不同阶段造价变化幅度较大的问题,深入分析具体原因,为应对特殊时期不可抗力(如冰灾、抗震等原因)引起的造价增加,在造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对特殊外部因素导致的造价提高部分进行动态调减,以提高造价分析的精度和准度,提高造价控制水平。
4. 加强电网项目环评与工程设计的衔接,切实做好工程环保工作
当前电网项目的环评工作在可研阶段介入,但由于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可研阶段确定的设计方案在初设阶段或施工图阶段常会有局部调整,影响了环评方案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需加强电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设计的衔接,在电网项目初设及施工图阶段引入环评措施复核机制,若与可研阶段有较大差异,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与环保部门沟通,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避免工程竣工后环保验收不达标。
5.注重电力规划工作,促进网源协调发展
电网和电源应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对于重点输电通道,应统筹配套电源建设时序,加大协调力度,做到网源匹配,避免通道闲置和窝电现象的出现。对于已投产的利用率较低的项目,应研究提高工程利用率的措施,从优化电网结构、合理安排运行方式、统筹受端市场和送端电源等方面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6.建立合理的电价调整机制,保证工程投资回收及市场主体各方利益
对国家批复输电价格的跨区工程,要加强工程成本和收入的定期监管,适时对批复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对送出工程和网架加强工程,要定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价格、缓解价格矛盾;对联网备用工程,要按照“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建立合理分摊费用的投资回收机制。通过价格的合理调整,保证工程投资的顺利回收,保障市场各方主体利益。
附件1: 德宝直流等10项典型电网工程投资成效分析及评价
附表2:典型电网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