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对,我赞同你这个观点。实际上我们要了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源和互联网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能源是主体。如果我们要谈能源互联网,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以什么为主体,我们不能把互联网作为主体,要把能源作为主体。因为互联网本身它是提供能源的一个保障,互联网只是一个实现手段、一个工具,明确这一点很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互联网作为主体研究能源互联网就偏离了方向。我们在研究互联网时就会发现,互联网为什么会在过去十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实际上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带来的消费革命。比如说滴滴打车,简单方便还省钱。互联网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服务行业和消费端的便利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微信、淘宝、天猫、京东方等等。
在能源消费端,互联网是可以做文章的,所以我提倡是“能源+互联网”。这个革命一定是从消费端的革命性变化开始的,能源行业在过去,我们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没有选择权,也就是说电力公司共给你的电、燃气公司供给你的气、自来水公司供给你的水你是没有选择权的,除非你搬家,而未来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出现,能源消费端变成可以选择的了。比如说某个社区的用户环保意识很强要选择太阳能发电,那就选择一个在这方面有竞争力的服务商。现在是各种电混合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楚,就连电网公司也分不清楚,将来的变革就是消费者在能源的使用方面有选择权,这个时候才能够以市场的机制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能源互联网首先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要能够突破的,就是消费端的突破,就是实现消费者选择权。
I-Energy: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如何突破?
张杰:能源消费端的突破,包括如何把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纳入到互联网这个体系中来,就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整合,比如给家庭、社区、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提供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解决它的水、电、气、油甚至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暖气供应、冷气供应,整个能源资源的成套解决方案,是人性化、智能化甚至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消费端如果发生这样的变化以后,生产端就要作出响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供应产品。比如我们研究,这个社区环保人士比较多,需要风能和太阳能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那好我按照你的需求给你提供服务。也许我们今天谈的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现有的能源结构达不到,但是一定要有突破口。
I-Energy: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需不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证明你给我提供的东西就是我想要的呢?
张杰:这个就需要互联网技术进行整合,就是智慧能源的概念。在国外实际上已经成熟了,比如美国和欧洲,用户都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电,因为电价就把它们区分开了,就是电价杠杆。比如太阳能风能就比火电贵,国外都是竞价上网,而且有峰谷电价,国外早就已经有技术手段实现了,在中国没有实现是因为电网的结构和垄断性地位、电改没有推下去造成的。
我们拿电来做例子。现在有企业在尝试微网能源解决方案,假如说以天然气为基础,在一个包含学校、酒店、商场、社区、医院的综合片区内构建一个能源供应系统。天然气可以做到冷、热、电三联供,看看能不能做到离网运行或者说孤岛运行。我就提出来建议企业做两套体系,一个是完全自给自足的独立能源供应体系,一个是与大电网能够相互切换的能源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