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等级提高、联网规模扩大是电网发展的普遍规律。当前,我国东中部负荷中心500千伏电网已经面临短路电流超标、发展适应性不强、输送能力不够、走廊资源稀缺等突出问题,特高压发展又面临突出的“强直弱交”过渡期结构性矛盾,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如果不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建成“强交强直”坚强网架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单纯扩大500千伏电网规模,电网安全风险将越来越大,还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经济带动性强。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规划投资约9004亿元,建成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9回跨区特高压直流工程。加上750千伏及以下配套电网投资共计约2.5万亿元,带动电源及相关产业投资约3万亿元,每年可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以上,同时有利于消化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特高压是我国能源领域自主创新、拥有国际标准主导权和显著竞争优势的重大技术,与高铁、载人航天一样,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特高压设备已经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色名片”。基于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创新突破,巴西、俄罗斯、印度、欧洲和非洲等国家都积极发展特高压,欧美正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电网建设与改造,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特高压,促进电网互联互通将极大增强“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带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振兴民族工业。
2014年,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已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但随着用电需求和负荷密度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后续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并将之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从而解决我国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问题,并将特高压作为开展经济外交的重点内容,带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振兴民族工业。(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