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过建成的18条跨国输电通道外送电量、购买电量,不仅调节了国内外电力需求,还有力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使沿线国家对中国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目前,北美、欧洲和独联体国家都已经建成跨区域互联互通电网,各国通过电网互联,促进了电力工业技术进步,实现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较之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国互联电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与周边地区的电力合作与联网将不断加强,这对我国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大气污染防治输电通道全面启动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要求抓紧推进12条重点输电通道相关工作,其中含“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和3条±500千伏输电通道。
11月4日,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和±800千伏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首批获得核准并率先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拉开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全面加快建设的序幕。
点评 按照相关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将到2017年全部建成。届时,可新增约7000万千万的输电能力,基本满足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20年前的受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上述地区标煤消费1亿吨以上。同时,华东电网将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长三角地区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可有力支撑受端地区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此外,这对于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带动就业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投资估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总投资将达约2000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900亿元,直接带动电源投资约5000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640亿元,增加税收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4万个。
3、又一条“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投运
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京出席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仪式并宣布工程投运,标志着该工程提前半年完工。这也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又一条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