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按强化节能和清洁化约束原则,推荐人均年消费电量8000度(清洁电量占60%)的优化电力供应方案如下:发电量总量约12万亿度,其中煤电占40%,水电占13.13%,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占21.88%,核电占17.5%、天然气电量占7.5%。
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3.68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9.6亿千瓦、水电4.5亿千瓦、核电3亿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14.58亿千瓦、气电2亿千瓦。
电力消费分区预测表明,2030~2050年我国西部用电量将占全国用电总量的26%~27%,占比较现在的23%略有增加。按人均8000度的发展目标测算,我国2030~2050年中长期西部输送到中东部地区的电力容量将由现在的1亿千瓦增加到4.5亿~5.5亿千瓦,相应输送电量为2万亿~2.5万亿度。这是对未来的输电和电网技术的重大挑战。
总体来说,我国电网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在电源开发方面,支持清洁能源电量占总量60%以上目标的实现;在电能传输和分配方面,支持实现西电东送(含北电南送)规模达到4.5 亿~5.5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支持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规模化接入;在电能利用方面,支持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电能在终端用能的比重。
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整个能源电力发展密切相关。经过10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实践,我国交流和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和电网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为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用新材料、新器件、新原理的输电技术,如新型电压源直流输电技术、直流电网技术、超导输电技术、新型大容量输电线路技术等,如能获得突破,并使之实用化,将为我国未来电网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
直流输电网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在近期尚不具备大规模工程应用能力,因此在2030年前近距离输电将主要采用特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方式,远距离则主要采用特高压/超高压直流输电方式,我国将形成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为核心的混合输电网模式。
另外,由于超导技术的突破主要取决于物理学和材料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基于新型直流输电的直流输电网技术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预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有较大突破,我国在2030~2050年实现采用常规导体的主干直流输电网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