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变革:一体化屏、预制电缆带来新思路
与土建施工相同,220千伏洞泾站在电气安装上也充分发挥了装配式的特点,测控屏和继电保护屏合成了一块屏,原本分开的交流电源屏、直流电源屏、站用电屏以及UPS屏也合并成了一块智能一体化电源屏。全站也采用了25%的二次预制电缆,并且采用统一标准的专用插头,优化了控制回路,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模块化连接;通信光缆也全部采用预制光缆,光缆接头预先做好,现场智能设备的网络连接变得简便可靠。
这些先进设备的到来给变电站注入了新的科技元素,同时也给电气安装带来新的问题,譬如以前屏柜的大小是0.8米×0.6米,重量最多也就200至300公斤,而一体化屏柜大小达到了3米×4米,重量也达到了2吨至5吨,原本众人手抬的方式肯定是不行了,而是采用下方垫板和钢管的方式来运送一体化屏柜。同样,二次预制的电缆安装方式也需要变化。
“预制电缆要比过去的电缆都要柔软,没办法直接敷设。”电气安装负责人夏杰说。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夏杰带领自己的安装团队设计了敷设方案,最终确定了利用电缆敷设转盘来进行预制电缆的敷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一体化屏柜和预制电缆的出现,使得原有电站的调试方法也需要改变。负责该站调试的是有着25年调试经验的钟伟明。“洞泾变电站的设计与以前的变电站有很大不同,一些屏柜的线路都改换成了专用插头,校对线路的准确性要深入屏柜内部区。”钟伟明说。屏柜整体的缩小,也给习惯在端子排中间进行端子测试的调试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一名年轻的调试人员在校对线路时,整个身体都只能勉强卡进去,这在以往的变电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
“集约化是一种态势,变电站也会越变越小。”钟伟明说,“我们调试人员也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采用最新的思路进行工作。”
留给钟伟明团队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钟伟明笑着说,这个站建好后,他可以编出一套新的调试方案出来。
220千伏洞径装配式变电站是上海电网变电站建设的一场新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变电站电气布局、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更是对上海电网及电网工作者的一次挑战。随着上海电网迎峰度夏工作的全面展开,洞泾站的建设工作也牵动着各方的心,该变电站投运后,将为洞泾镇及周边区域供电,及时缓解220千伏三庄站和大学站的供电压力,负荷切割后,两站负载率将下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