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30年,温州制造乃至中国制造很多企业所走过的道路,都经历过从作坊式小工厂到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思路的现代化企业,成功者都充分体现了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决策。
再拾初衷,找寻转型动力
如今,德力西集团已是一个集资本营运、品牌营运、产业营运为一体的大型集团,注册资本达到20亿元,现有员工21000余人,和当初5万元启动资金和8个人的小团队相比,规模判若云泥。但在可以远眺资本之巅的时候,我常常更感到不安。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今天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依然面临着挑战。30年过去了,中国制造正处在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历史时刻。对于德力西来说,要完成另一次蜕变,需要面临多重挑战,而无论这样的挑战来自何方,产品质量一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我们一直强调的企业文化,仍是每一个德力西人都应该不改初心—无论规模大小,永远视“质量”为生命线。坚持质控一直以来都是德力西内在生长的根茎,正是有了它,才让每一次开放式的“开枝散叶”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比如在2013年,德力西承担的年产1万套智能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装置及终端应用产业化建设项目,被浙江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
从“神舟飞船”到“嫦娥探月”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家级重大工程,我们的产品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指定名牌产品”—究其背后,也是“质量为基石”的发展逻辑。
质控和开放“两条腿”,让身处工业经济时代的德力西跨越了“规模化”和“多样化”这两个关键拐点。也是这“两条腿”,让德力西在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中不仅屹立不倒,仍能有动力弯道超车,瞄准新的领跑产业,主动进入了转型时态。
在已经拉开序幕的2014年,和其他传统企业一样,德力西依然面临着变化中求生存、危机中抓契机的境遇,“质量为基、开放为魂”仍是坚守的发展箴言。
唯有重拾创业激情,深化求新求变,在新旧两种经济商业思想中兼收并蓄,直面现代对传统的告别与承袭,中国制造才能完成新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