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资源禀赋地和资源负荷地两级分离状态凸显,客观上需要对富余的电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远距离调配,特高压输电网络具有减少电网电流负载、显著降低输电线损、节约相关成本以及缓解华东发达地区环境压力等特点,因而在中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高压输电工程始建于2006年,在前期建设过程中,因技术理论层面存在分歧,社会上对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疑虑致使主管部门对特高压交流项目核准较为谨慎,特高压交流项目进展较为缓慢,而直流项目稳步推进。
随着首条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近3年的平稳运行实践、国家对特高压技术在理论层面的认可,以及项目核准相关工作的逐步推进,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尽管仍较国家电网建设计划有所延迟,但相较前期而言,项目进度有所加快,国家相关部门对特高压交流项目的态度由前期的谨慎核准逐步转为稳步推进。加之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将跨区输电作为治霾的主要措施之一,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空气治理、大规模跨区输电建设规划将进一步促进特高压设备需求的稳步增长,预计2014年特高压项目整体有望加快发展,相关设备需求受此带动将迎来较大增长。
根据项目的前期准备情况以及国家相关规划,又根据前期已竣工项目中主要变电站设备的投资占比情况对特高压建设有望带动的设备需求做出估算,预计2014年特高压交流变电站设备总需求将达385.97亿元,其中GIS和变压器/电抗器分别为115.79亿元和85.77亿元。
根据前期的中标情况,预计2014年中国西电、天威保变和特变电工三家企业有望获得平均约28.59亿元的特高压变压器收入增长空间,同时平高电气与中国西电则有望分别收获约60亿元和40亿元的特高压GIS销售收入。特高压项目的加快发展将带动相关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进而对其整体信用品质的提升形成促进作用。
中国资源禀赋地和资源负荷地呈两级分离的问题突出,需要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满足大范围大规模电力资源的调配,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在中国具有较为广阔的需求前景
中国资源禀赋地和资源负荷地呈两级分离状态,全国80%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东北以及西南等地区的六大煤电基地,70%以上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60%以上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区域。然而,全国60%以上的用电负荷集中在东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