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研究,提高动力电池的比能量;第二,尽快建立完善的充换电服务网络,让用户实现便捷快速的车辆电能补给;第三,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运营服务体系,保障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电能补给等各项服务;第四,出台并落实各项鼓励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电动汽车使用成本,鼓励用户使用电动汽车,为充换电设施建设用地提供便利条件,对充换电设施建设进行补贴,提高充换电设施的经济性。
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电网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最早开始使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北京市121路公交车,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了大量充换电设施,积极参与充换电设施的研发、建设、运营等,并与汽车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整个经营区域内已建成353座充换电站、14703台交流充电桩,初步建成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记者: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要制定标准体系,才能给各产业线企业、给运营商提供一个参考。目前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准制定情况如何,是否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李武峰:制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是支持电动汽车商业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充换电标准涉及面众多,包括公众、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充电服务商等,目前国际标准组织IEC与ISO都在积极开展充换电站标准研究工作。我国也正在加快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准制定,涉及充换电设施、电池行业、车辆行业,目前已在充换电设施领域出台了50余项标准,涵盖充换电设备、充换电接口、动力电池、建设与运行、基础与安全、充换电站等分支领域,同时促进相关标准与国际电动汽车领域标准接轨,保证了标准的通用性。这些标准基本具备了推广的条件,也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实践表明,标准还存在一定瑕疵,但总体上核心标准是适合施行与推广的,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
记者:将来电动汽车大量普及,规模化充电对电网有什么影响呢?
李武峰: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保有量的增加,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对配套的电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将引发新一轮负荷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大电网峰谷差率。电动汽车很可能成为未来电网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负荷,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置,可能导致高峰时电量不够用,低谷时电量又利用不足。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以后,如何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电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动态多样,将增加电网运营管理的难度。在一些配电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区,较为集中的电动汽车充电很可能会造成局部地区负荷紧张,导致供配电线路或变压器过载,增加电能损耗,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造成影响。三是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将引发新一轮负荷增长,大量充换电设施建设对电网升级改造提出更多要求,需要新增装接容量,增加电网建设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