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艰辛难以想象。1987年夏季,研制组承接了昆明供电部门一套难度颇大的系统开发任务,由于没有研制场所,他们只好在狭小的民房里坚持搞实验。暑热难耐,屋内犹如蒸笼,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随着事业发展,他们离开济南到山大威海分校创办了电子系统实验所。1993年的一次人才招聘,让实验所的体制缺陷暴露出来。现任公司副董事长的严中华说:“当时的实验所,以校办企业名义注册,但校方并无实质性投入,这种产权关系上的‘先天不足’,给发展带来隐患。”实验所急需引进两名人才,但由于受到学校编制限制,最终仅批了一个。
为了解决体制上的弊端,他们开始探索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改制之路。不久,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这群“游子”敞开了怀抱。
1994年,实验所“杀”回济南。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电子系统实验所法人与原实验所全体员工共同出资,在济南高新区注册成立了股份制的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现任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的马连民说:“那时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济南市甸柳新村四区,办公面积只有50多个平米,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很自豪:身份都是股东!”
变革激发积极性,实验所研制出的系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全国100多个省、地、市电力公司推广应用,产品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次打败“进口技术”
在积成电子的追梦之旅中,第一次用自主创新击败“进口技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992年,福建省从国外引进一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项目,但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
福建省电力部门向积成电子实验所求援,此事对积成电子是个极大的挑战。从外国引进的系统都是国际一流的,但由于不适应中国的地质地形及线路铺设方法,他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成功。怎么办?实验所经过缜密考虑,决定自主创新,另行开发一套全新系统,替代“舶来品”。为了这个项目,实验所没白没黑地干了4个多月,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最终解决了问题,让一直虎视眈眈的对手碰了一鼻子灰。他们撤离现场的时候才发现,仅吃掉的方便面箱子,就堆了一人多高。
拼搏提高技能,积成电子团队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成为领跑者,建立了面向继电保护计算及管理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可提供400V~500kV电压等级产品的生产厂家。